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民主建政和協商民主

2014年02月28日 14:44 |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找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獨特革命道路,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最大貢獻。過去,在我們研究毛澤東這一偉大貢獻的時候,比較多地集中在當年被稱為農村武裝割據的道路上。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應該研究,這就是毛澤東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因為這條正確的革命道路,不僅包括創造性地把革命的重點放在農村,而且能夠適時地奪取全國政權并創造奪取全國政權的民主形式。

  “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是中國革命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確實,農村武裝割據反映了近代中國基本國情的要求。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中國,只有發展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通過廣大農民直接參與的土地革命,在農村建立紅色政權,實行農村武裝割據,才能星星之火不斷燎原。這是毛澤東創造的一條不同于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道路的獨特的革命道路,是最后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的唯一正確的道路。過去,在我們研究毛澤東這一貢獻的時候,比較多地研究農村武裝割據的條件和要求以及根據地建設等問題,是正確的。

  但是必須指出,這樣的研究僅僅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這條道路的上半截即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而沒有研究這條道路的下半截即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總結中國革命經驗,完整地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理論,不僅包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而且包括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思想。《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這篇經典著作系統論述了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由國情所決定的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論述的重點是中國革命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另一篇經典著作《新民主主義論》,系統論述的是根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道路,我們應該建立的是由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構成的,既不同于舊形式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共和國,又不同于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而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盡管這是過渡的形式,但是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也就是說,我們不是為革命而革命,我們的革命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民主政權。

  從毛澤東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經典著作和毛澤東一系列關于中國社會和國家建設目標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注意到,毛澤東已經明確提出,共產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最終是要奪取全國政權,在全國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民主政權。毛澤東領導我們黨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道路的全部經驗,可分兩大部分:一是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二是在敵強我弱態勢發生根本變化的條件下,適時地把工作重點轉向進城,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毛澤東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這一獨特的革命道路,不僅包括他創造性地把革命的重點放在農村,實行農村武裝割據的思想,而且包括他關于適時奪取全國政權和奪取全國政權的民主形式等非常重要的思想。

  民主建政是奪取全國政權的基本要求

  對毛澤東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西方有些人歪曲他提出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思想,污蔑我們是依靠槍桿子支撐的極權制度。他們完全不懂得,中國共產黨拿起槍桿子,是因為我們的敵人手中不僅拿著槍桿子,還用這個槍桿子屠殺人民。我在國外的一次演講中曾經回答過這一問題。

  “槍桿子里出政權這個話確實是我們說過的,時間是192787日。為什么要說這個時間呢?因為在這之前,1927412日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國民黨的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這件事情迫使共產黨人在那年81日拿起了槍桿子,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也就是說,槍桿子里出政權是嚴酷的形勢迫使我們作出的決定,并非共產黨人迷戀暴力。事實上,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民主力量的代表,作為一個長期為民主而奮斗的黨,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優勢的時候并沒有憑借槍桿子的力量獨霸政權,而是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一起,采取民主的方式,共同來建立新中國。

  可以這樣說,毛澤東的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就是武裝推翻舊政權、民主建立新政權的思想。

  人們熟知的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話,講的就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追求的民主新路。當年,毛澤東邀請黃炎培等人到他住的窯洞里作客。毛澤東問黃炎培來延安考察有何感想?黃炎培坦然答道:我生六十余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于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毛澤東的回答是: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毛澤東是這樣說,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需要注意的是,他提出的民主新路,是人人起來負責的民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最大多數人的民主,不是一部分人的民主,更不是少數人的民主?;蛘哒f,這種民主不是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不是名義上人人都有一票而實際上有許多限制并非人人都能夠享有的民主。這是一種全新的民主,是毛澤東所說的人民民主。

  在黨的七大,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根據當時的形勢,曾經設想建立包括國民黨在內的聯合政府作為新民主主義的政權形式??墒牵诳谷諔馉巹倮蟛痪?,蔣介石國民黨就發動了不得人心的內戰。但由于這場內戰逆歷史潮流而動,到1947年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加上我們黨在根據地實行土地改革,在國統區領導人民開展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斗爭,全國范圍內的人心所向已經發生了有利于我們黨的根本變化。這意味著,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到來了。黨中央決定奪取全國政權,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在這個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時刻,有一件事是值得重視的,毛澤東十分警惕在黨內出現的貧雇農打江山坐江山的狹隘口號,及時提出要同黨領導的統一戰線中的各個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一起,通過廣泛的民主形式、民主的途徑來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國。

  所以,我們說毛澤東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中所強調的奪取全國政權思想,是武裝推翻舊政權、民主建立新政權的思想。民主建政是奪取全國政權的基本要求。

  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獨創的民主建政形式

  我們的研究僅僅停留在民主建政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毛澤東提出的人人起來負責的新型民主是通過什么樣的形式實現的。

  研究毛澤東的民主建政思想,我們可以注意到,在決定奪取全國政權的歷史時刻,毛澤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明確地提出: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1948430日,在中共中央發表的五一口號中,進一步明確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這里,明確提出了由民主統一戰線來成立民主聯合政府。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措施,就是邀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到解放區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把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轉化為有組織、有章程、有制度的統一戰線;然后,決定在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條件還不具備的條件下,由全國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國家政權機關的職權。這種民主,在民主政治的分類中屬于協商民主。也就是說,毛澤東關于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在武裝推翻舊政權、民主建立新政權的思想中,還包括了通過協商民主建立新中國的特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民主建立新中國的經驗概括為民主建政,協商建國。

  這一歷史過程所體現的毛澤東民主建政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依靠和發揮我們在革命實踐中建立起來的統一戰線,把非制度化的統一戰線轉化為制度化的統一戰線,即在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過程中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再把制度化的統一戰線轉化為人民民主的政權組織,即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組織機構全國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國家權力機關職權。

  總之,毛澤東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這一獨特的革命道路,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兩個方面的思想組成。而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又包括了武裝推翻舊政權、民主建立新政權的思想。在民主建立新政權的思想中,提出并實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只有把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思想講全了,才能真正說明這條道路對中國革命勝利無比巨大的歷史性貢獻。

  在這篇論文結束之際,還要提醒大家:新中國成立后,在經過普選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全體會議完成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之際,毛澤東意識到人大的代表性盡管很大,但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決定在召開全國人大后繼續保留人民政協,以實現我們黨人人起來負責的民主夢想。這樣,就形成了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兩種民主形式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

  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的歷史進程中,這種新型的民主形式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黨中央在2006年明確指出: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作出了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具體部署。歷史的回顧告訴我們,這一切都來源于毛澤東開辟的獨特的革命道路中,創造性地開創的民主新路和實行的新型民主。這也是我為什么在今天,要以這篇論文來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原因。(李君如)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民主 毛澤東 政權 思想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一级在线色香蕉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精品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影院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