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北京思路”
——北京知聯會就盤活農民閑置房產開展調研綜述
由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北京郊區不少農民房產處于長期閑置狀態,大部分位于樹木蔥郁、空氣清新的山區,租用農房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業早已悄悄興起。2013年底,北京市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簡稱北京知聯會)成立了由30余位知聯會的無黨派人士和相關專家學者組成的調研組,赴懷柔、密云、門頭溝三個農民閑置房產較密集的京郊區縣開展調研。今年春節前,北京知聯會遞交的《關于盤活郊區農民閑置房產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建議》得到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的批示,“探索閑置農民住房有組織盤活利用”被列入2014年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成為北京下一輪深化改革的重點項目之一。
外表是陳舊的農房,里面卻是裝修精致的酒店,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這是調研組在懷柔慕田峪長城腳下的長城國際文化村考察時看到的鄉村酒店。幾年前,一家外商將租下的這處農民閑置房屋改造成酒店,支付農民租賃費用。農民變成了“房東”,每年多增加數萬元收入。
在調研組考察的密云縣北莊鎮干峪溝村,同樣有頗具人氣的高端旅游民宿項目“山里寒舍”。懷柔的國際文化村是承租方直接與農戶簽租賃合同,而在干峪溝村,有旅游公司與干峪溝村委會共同成立旅游合作社,以合作社為主體租下農民閑置或廢棄的宅基地及農林地,委托企業經營,優先安排村民就業。現在,不少當地農民都在“山里寒舍”就業,村里負責人介紹說,村民并不是簡單的以房換房,而是同時“以房換業”。
既享受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又“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調研組認為,這兩種模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北京的休閑度假旅游需求正在逐年遞增,農民盤活閑置房產意愿強烈,時機和條件都已具備。
調研組了解到,目前,北京城郊對于農民閑置房產開發利用的實際案例還有很多,而上述兩個案例都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方面見到了實效。“生態環境良好、村風村貌特色濃厚,存量大、閑置率高、分布散,是京郊農民閑置房產的主要特征。北京市盤活郊區農民閑置房產的時機和條件基本成熟,可以先行先試。”調研組組長、北京知聯會會長唐曉青說。
經過反復研討座談,調研組形成了上述調研報告。考慮到盤活閑置房產最終目的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調研組把“堅持尊重農民意愿,最大程度地保護農民利益”作為報告的基點,提出由市有關部門開展農民閑置房產情況摸底和農民處置意愿調查,“不搞一刀切,不一哄而上”。同時,呼吁規范農民閑置房產盤活利用的途徑,規范流轉交易程序和方式,完善農民閑置房產多層次流轉交易平臺。同時,加強規劃引導,完善配套政策,強化法律保障。
“這次調研是研究新事物,要堅持以促進城鄉一體化為方向,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取向,以三中全會提出的‘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為導向,重點研究如何整合城鄉資源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在不破壞農村生態人文環境的前提下,讓農民真正實現持續增收,爭取試點政策,形成部門合力。”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牛有成對調研提出這樣的要求。調研組建議北京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探索保障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試點。
編輯:付鵬
關鍵詞:農民 財產性收入 調研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