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書畫動態
世界名畫《自由引導人民》或將不會來華展出
不出意外的話,世界名畫《自由引導人民》將不會前往中國展出了。
今年是中法正式建交五十周年,作為系列慶祝活動的一部分,法國政府計劃從博物館中借出一批名畫送往中國展覽,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比尤斯還主動表示,可以將盧浮宮珍寶—《自由引導人民》帶去中國展覽。但這一提議遭到了盧浮宮專家們的強烈抵制,他們認為,這幅名作目前狀況“過于脆弱”,不宜再做挪動。
關于是否可以外借,這已不是第一次爭議。這也正說明了這幅畫的意義。藏于盧浮宮的《自由引導人民》,已從歷史的記錄者變成歷史本身。畫面中定格的一瞬,出現在法國政府1980年推出的郵票上,出現在 1983年版的100法郎鈔票上,出現在廣告、唱片、漫畫,以及許多關于自由的意象里。
脆弱的“出訪史”
而今已被奉為經典的《自由引導人民》,是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創作的油畫作品。他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件,轉換為一幅巨大的歷史畫作。自入藏盧浮宮140年來,這幅畫僅有過兩次“出訪”經歷,從結果來看,似乎脆弱與意外始終與它聯系在一起。
1999年,法國與日本舉辦國家文化年的活動,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希望將這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借去日本展覽。與這次一樣,當時盧浮宮的專家們表示反對,但出于政治與外交需要,希拉克堅持將其借給日本,結果當《自由引導人民》回國后,發現受到損害。
第二次更為驚心動魄,時間也更近。2013年,《自由引導人民》被借到盧浮宮在法國北部建造的朗斯分館臨時展出,一次看似頗為簡單的國內調動,卻又出事了:2月7日傍晚,即將閉館之際,突然間,一名28歲的女性觀眾用黑色記號筆在《自由引導人民》的右下方寫上了“AE911”幾個大字,隨即當場被博物館保安和另一位觀眾抓獲,警方調查后發現,這位女子屬于精神障礙,故不再追究其責。據司法機關判斷,“AE911”或許與1700名美國建筑師和工程師在2006年發起的聯名請愿,呼吁美國國會徹底調查“911事件”真相有關。
萬幸的是,這次意外并未對整幅畫造成重大損失。據專家介紹,涂痕只是附著在畫表面的清漆層上,盧浮宮相關公告還簡要介紹了修復過程:“修復人員使用一種溶劑去除記號筆的黑色油墨。第一步,在調色盤上進行溶劑化的多次調配實驗;第二步,在畫作本身進行兩次實驗,以驗證溶劑的有效性和無損性;第三步,使用溶劑去除黑色油墨。”于是,一天之后,《自由引導人民》便重新被掛在了墻上。
命運多舛
一百多年過去后,這幅畫已被視作自由與平等的象征,而在當年,如果拋去畫面中央“自由女神”的話,《自由引導人民》就是1830年巴黎巷戰的真實寫照。
在七月革命三個月后,德拉克羅瓦開始作畫,他寫信給他的兄弟:“因為埋首于工作,心情變好不少,這次的主題比較現代,是一道防御工事,我雖然沒能為國家作戰,但至少可以為國家作畫。”三個月后,大功告成。
某種意義上,這幅《自由引導人民》打破了歷史畫的常規,尤其是畫作中間那位手持現代步槍的古典女神。她手擎三色旗,頭戴象征著自由的弗里吉亞帽,袒胸露懷且不失莊嚴,從外表看不出任何溫柔之色。她沾滿了戰場上的塵土,腳下則是尸體,有起義者的,也有起義者的敵人的—譬如左下角那位年輕的士兵,沒有褲子和鞋子,只剩一只襪子,尊嚴掃地;右邊的尸體則身穿軍裝,扣子開著,像被搜過身,值錢東西似乎都被拿走了。就這樣,在煙霧下的巴黎,自由女神和其他人一起,踩著令人不安的尸體前進。一切都像是一則真實的寓言。
1831年5月1日,《自由引導人民》在巴黎的官方沙龍中首次展出,引發巨大轟動,同時伴隨著歡呼與錯愕,海涅為這幅畫寫了贊美詩,但“差評”似乎占據上風,《自由引導人民》被視為毫無美感,畫面骯臟,甚至當時有評論者形容自由女神是“市場上的賣魚婦”。
事實上,自展出之后,這幅曠世名作的遭遇便頗為奇特。取得政權的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政府斥資3000法郎買下了它,但很快就消失了,因為它惹惱了幾乎所有人。“舊政權的人看了不爽,因為它呈現了英勇的法國士兵橫尸街頭;新政權的人看了不爽,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他們不希望被人認為是靠著這種方式奪權的政府,認為他們的力量來自暴民。而對在畫中出現的激進分子而言,這幅畫提醒了他們,并未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在BBC關于《自由引導人民》的紀錄片中,一位評論家曾這樣說道。
在盧森堡宮展出數月后,因時局變化,政府悄悄把這幅畫還給了作者德拉克羅瓦,據說被他擱置在一個親戚的鄉間別墅里,等待著未知的命運。直到十七年后,1848年,戰火重燃,防御工事再次出現在巴黎街頭,法國爆發二月革命,此時的德拉克羅瓦已是革命的反對者,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盧梭說他寧愿要摻雜著危險的自由,也不要和平的奴役,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認為槍炮打出來的自由,不是自由。自由是和平地來去,隨心所欲地享用晚餐和其他被政治紛擾阻撓的樂事。”
在人民的要求下,《自由引導人民》重新在盧森堡宮展覽。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這幅畫又被政府摘下。直到1874年—在德拉克羅瓦去世11年后,才被送入盧浮宮,真正進入歷史的殿堂。
編輯:付裕
關鍵詞:自由引導人民 展出 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