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守護環境,下跪不如“上訴”

2014年04月28日 10:18 | 作者:寇江澤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據報道,江蘇淮安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電視問政現場,市民帶著一瓶受污染的河水,向環保局局長下跪,反映工作人員不作為,請求盡快治理河水污染。局長當即表示,不作為人員是“懶政”,回去加強作風建設,并表示把污染情況通報給區政府,籌劃治污方案。

  表面看,挺好:事情得到了解決,起碼有了眉目;深入一琢磨,并不是這么美好。現場問政現場解決,這樣的解決方案太非常態。至于“下跪訴冤”這套“傳統”路數,總覺得與現代治理體系有點格格不入。

  筆者覺得,老百姓并非行為藝術愛好者,“下跪”的根本原因還在于,維護環境、表達訴求的路子不暢通。主要還是依賴行政路徑,依賴上訪。碰到不愿管、管不了,便束手無策。這種情況近年來也較為常見。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關于環境公益訴訟的相關表述,卻給人開啟新路的可能。

  首先,環境公益訴訟可以利用社會之手,拉起看護環境的另一道警戒線。根據修訂后的法律,環境公益訴訟主體擴大到在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相關社會組織。主體的明確,為事情的解決找到了牽頭的力量。一旦發生污染事件,環境風險累積,政府機構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及時有效處理,個人的力量又太微薄,規范的社會組織便可以及時介入,在法律的框架內,彌補行政力量的不足。

  其次,公益訴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為環境問題開辟公共參與、司法解決的路徑。之前,我國的環保法律中,雖然確立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原則,但并沒有具體途徑。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就規定了環境公益訴訟條款,但對環保組織提起的公益訴訟,一些地方法院不予受理,變相縱容了企業污染行為。新修訂的環保法規定,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如果不受理,社會組織可以向人大提請立法監督或者提請檢察機關予以司法監督。這能讓環境公益訴訟的路子真正得到暢通。

  守護環境,讓美麗中國的藍圖變為現實,人人有責。而這份責任,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實現。愿以后,“下跪”的新聞能夠被訴訟的實例替代。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環境 訴訟 下跪 公益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女V在线免费观看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