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戰爭硝煙
父親王玉瓚在華清池“捉蔣”的往事
1936年西安事變時的王玉瓚
筆者的父親王玉瓚18歲參加東北軍,23歲畢業于東北講武堂,1936年隨張學良來到陜西。西安事變時,王玉瓚由蔣介石行轅駐地華清池警衛負責人,一躍成為“打響西安事變第一槍”的“捉蔣現場指揮官”而“一夜成名”。本文由筆者根據父親的生前敘述和遺留的筆記整理而成。
1936年春,父親隨張學良來到西安。1936年10月22日,蔣介石為防止張學良、楊虎城“向紅軍靠攏”,飛抵西安親自指揮“剿共”。行轅就設在距西安城約25公里的臨潼南門對面的華清池。為了保衛蔣介石的安全,張學良起初想派孫銘九的衛隊二營去守衛華清池,但“剿總”參謀長晏道剛則認為我父親的衛隊一營去更合適,張學良遂決定父親帶人去華清池警衛蔣的行轅。
蔣介石到達后,像上次一樣,仍然住在華清池內的五間廳。還是由他的隨身侍衛們擔負二道門和五間廳的警衛工作。五間廳就是連在一起的五間房子:由東至西第一間,是侍從室主任錢大鈞住室;第二間是蔣的辦公室;正中的那間,是蔣的臥室;第四間是會客室;蔣的侍從秘書蕭乃華住第五間。
根據任務要求,父親選派少校連長王世民率他的步兵第一連,負責守衛華清池頭道門和附近公路,頭道門由四個崗哨及一個班長守衛。由于華清池內房屋少,一連官兵分住在華清池外老百姓家里;派少校連長邵興基率他的騎兵連擔負十里鋪至臨潼公路的巡邏警戒,住十里鋪;又派中尉排長金萬普率手槍排住灞橋鎮,擔任灞橋附近的警衛。二道門和蔣所住五間廳,由蔣介石自帶的二三十名侍衛負責警衛。其間,父親曾保衛蔣介石出行。
蔣介石到西安后,即提出兩個咄咄逼人的方案逼迫張、楊選擇。第一個方案:服從“剿共”命令,將東北軍和17路軍全部開赴陜甘前線,進剿陜北蘇區;第二個方案:如不愿“剿共”,就將東北軍和17路軍調赴江蘇、安徽和河南,讓給“中央軍”去“剿共”。顯然,這兩個方案都是張、楊絕對不能接受的。12月7日和10日,張學良兩次到五間廳“諍諫”,均遭蔣介石的嚴厲斥責和拒絕。
11日下午4點多鐘,張學良又一次到華清池勸蔣,再次遭蔣訓誡后,走出頭道門時,正值父親在那里帶兵值勤,于是吩咐父親跟他到西安城。很快,他們來到位于東門里東大街路南的金家巷一號張學良公館。父親跟張學良進了西樓的客廳。張學良命令父親說:“命令你,到華清池把蔣委員長請進城來!”父親回答說:“蔣之侍衛二三十人,池外憲兵也不過數十人。我以步、騎兩個連三百多人的兵力包圍他,保證捉來!”張學良見父親很有信心,十分滿意,囑咐父親說:“明天,你死我死都說不定,要有思想準備,做好行動部署!”并說要和孫銘九互相協助辦好這件事等等。
此時,51軍軍長于學忠進入客廳,連聲副司令也沒稱呼,就問:“一切都準備好了嗎?”張學良并沒立即回答他,繼續囑咐父親:“要改穿藍色的棉軍裝,以便跟蔣的身著黃色軍裝的侍衛有所區別,免得夜間動手時誤傷自己人。”還說:“你去找譚海副官長,具體事宜由他告訴你。”譚海是東北軍105師的副師長,也是張學良公館的副官長。
父親告別張學良后,徑直去了中樓找到譚海。把剛才受命的情況告訴了他,并問:“明天什么時候動手?”譚海說:“明天拂曉,你先換衣服吧。”遂令衛兵把衣服拿來。
當夜,父親根本無法睡著,好不容易熬到了12日凌晨兩點多鐘,離開了譚海辦公室,只身一人騎上三輪摩托,急速駛出西安城東門。他先到十里鋪,找到騎兵連長邵興基,傳達了捉蔣命令,令他們立即策馬,包圍華清池外圍地帶,命其“外面的人不準進入華清池;逮捕一切從里面出來的人!那都是蔣介石的人”。緊接著,又趕到灞橋鎮,令手槍排長金萬普,迅速把他那一排人帶到華清池去執行捉蔣任務。最后,趕回到華清池外的步兵第一連,令少校連長王世民把排長馬體玉、匡德潤、王金銘等找到一起,部署捉蔣事宜。離華清池大門很近的西邊有個禹王廟,里面住著幾十個憲兵。就有人問:“我排有個班與憲兵住里外屋,怎么辦?”父親讓王世民馬上派人“先繳他們的槍,不許他們出來,派人看著!”
一切安排妥當后,父親便帶領王世民連長、馬體玉排長等一連官兵進入頭道門,當時在頭道門值班的哨兵是衛一營馬體玉排的戰士。趁著夜色,悄悄向蔣的侍衛守衛的二道門摸去。這時,后面跟上來的戰士因捉蔣心切,就嘩啦嘩啦地上子彈。父親怕被蔣的侍衛發覺,就小聲對馬排長說:“讓他們先別上子彈,聽我槍響,再動作也趕趟!”
這時正值凌晨四時許,父親他們來到二道門前,只見蔣的一個哨兵持槍來回走動。父親見時機已到,舉起手槍,對準那個哨兵連打三槍。父親說,他打這三槍有兩層用意:一是命令衛一營戰士開始進攻;二是按事先約定,告知10日晚進到灞橋鎮的孫銘九,率衛隊二營官兵迅速趕往華清池參戰。西安事變的第一槍就是這樣打響了。
正當父親率王世民、馬體玉等沖進二道門時,蔣介石的衛士長跑出來,連聲問:“什么事?”但被人擊倒在地。頓時,槍聲大作。蔣的侍衛人雖不多,但用的都是自動步槍,憑借門窗作拼死抵抗。衛一營的官兵奮勇進攻,漸漸攻到了五間廳。這時,乘兩輛卡車從灞橋鎮聞聲而來的衛隊二營五六十名官兵和衛一營金萬普排長帶領的手槍排趕到,加入了激戰。
父親和連長王世民等借助夜色和廊亭,翻過荷花閣,繞過貴妃池,躍到五間廳外的平臺上,見蔣介石住的三號廳的門半開著,便箭步沖入蔣介石的臥室。一看床上沒有人,被子還掀著,就急忙瞧床下,也沒發現人,而蔣介石常披的斗篷還掛在衣架上。他們方知蔣介石已經逃跑,但不知跑哪去了。父親急忙沖出蔣臥室,令官兵四處搜索。這時,又傳來西安城內張學良的電話:“捉不到蔣,以叛逆論處!”父親心里越發焦急。就在這時,一營手槍排戰士石志中急忙跑來報告:“后墻根下發現一只鞋!”父親急令衛一營戰士從左側搜山,孫銘九則令他營戰士從右側搜山。
父親帶人越過飛虹橋,沖出開陽門,同士兵們一起上山。這時,天已微明。在距五間廳五百米開外的半山腰上,躲在一塊大石后邊亂草叢中的蔣介石被衛一營手槍排的班長劉允政等發現,他急忙連聲大喊:“委員長在這里!”父親聞聲跑去,孫銘九也跑到了。這時,天也亮了。兩營官兵遂把蔣介石連推帶搡地架下了山。蔣介石發現捉他的竟是東北軍時,連問:“張副司令在哪兒?在哪兒?”在場的沒人回答。也不知是誰打趣地吹起了“接官”號。
送蔣介石進城的時候,劉多荃師長和父親,就站在華清池頭道門外。父親對劉多荃說:“請師長送蔣委員長進城吧!”劉說:“委員長認識我,我送他不方便。”這時,張學良派來他自己的小轎車接蔣介石。8點多鐘,大家把蔣扶進車里,由譚海副官長等人押送至西安新城大樓,那里是張、楊兩將軍的臨時聯合指揮部。
捉蔣使命完成后,父親深知此時城內的警衛任務變得繁重了,即命一連、騎兵連、手槍排迅速返回城內原警衛崗位,自己也轉回城內營部。因華清池捉蔣有功,張學良獎勵父親5000塊錢,還晉升他為東北軍15旅43團上校團長。
編輯:曾珂
關鍵詞:王玉瓚 西安事變 華清池 蔣介石 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