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不必糾結于物價短期波動
在相對不長的時間段內,CPI漲幅有升有降是一種常態。應著力對價格變動的原因及特點進行客觀的分析判斷,以把握好價格乃至整體經濟形勢的走勢
最近兩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的變動超出了一些機構的預期,引發了各界對價格走勢的熱議。當4月份CPI同比漲幅由3月份的2.4%降至1.8%時,諸多評論稱CPI到了“1時代”,通脹無憂,等等。但5月份CPI的同比漲幅又到了2.5%,又有人驚呼CPI重回“2時代”。
其實,若觀察較長時間序列的CPI月度數據可以發現,類似這樣月度間的大起大落雖然不多,但也不算罕見;而在相對不長的時間段內,漲幅有升有降是一種常態。因此,價格走勢穩定在“某時代”只是某個相對較短時段內的特征;而對頻繁升降的漲幅冠之以“某時代”也沒有更多實際意義。還是應著力對價格變動的原因及特點進行客觀的分析判斷,以把握好價格乃至整體經濟形勢的走勢。
第一,既要看同比指數,也要看環比指數。同比與環比,前者反映與上年同月或同期的比較情況,因為同期有很多相似的因素,季節、氣候、節假日等等;后者反映與上月、上旬等前一個時間周期的比較情況,時間上銜接,且與公眾的感受也離得更近。最為典型的是今年2、3、4月份,CPI同比漲幅分別為2.0%、2.4%和1.8%,其中3月份為最高點;但三個月的環比數據則分別為上漲0.5%、下降0.5%和下降0.3%,3月份降到了最低點。同比最高與環比最低,發生在同一個月份,只有進一步深入分析,才能發現現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既要看總指數,也要看分項數據。4月份CPI同比漲幅降至1.8%,環比下降0.3%,有評論就認為,這種態勢加深了對出現通縮的預期。但觀察分項數據就可以發現,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食品價格降幅較大,環比下降了1.3%;而八大類中只有食品類價格環比下降,其余七個大類則呈現四升三平態勢。再進一步觀察食品大類的分項價格數據,可以發現其變化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去年4月氣溫較低,菜價高企,今年4月則氣溫較高,菜價環比因此回落;二是豬肉恰逢高低輪回的低點。這種價格特點,確實與通縮無關。
第三,既要看當月變化,也要看累計走勢。月度CPI的變化及時地通過價格變化反映了市場的冷暖變幻,但月度的變化也很可能是局部、短期、乃至臨時因素的影響所致,因此在觀察月度數據的同時,還有必要通過累計數據觀察和判斷長期因素的影響和價格乃至市場的長期走勢。不僅總指數,很多分類指數的累計同比,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們做出較長期的判斷。5月份食品價格同比增幅,月度為4.1%,累計為3.4%,凸顯了當月的突出變化;而非食品價格同比增幅,5月當月和累計則均為1.7%,表明剔除食品因素,其他商品及服務價格走勢總體上平穩。
第四,既要看消費價格變化,也要看生產者價格變化。從再生產的過程看,生產在前消費在后,因此,因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組成的生產者價格(PPI),被認為是消費價格乃至整體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春江水暖鴨先知。從生產到消費,一方面,價格的變化會逐步傳導;另一方面,或漲或降的因素也會在傳導過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3至5月份,無論是出廠價格還是購進價格,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盡管依然維持降勢,但降幅都在逐月縮小,這或許是經濟回暖的一個信號,盡管這個信號還不強烈。
第五,既要看內部因素,也要看外部影響。一方面,著眼于一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資源、環境、氣候的變化,還是生產經營形勢、供需關系的改變,或是宏觀、微觀政策的調整,都會對價格走勢產生重大影響。如5月份,國家啟動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使豬肉價格在連續4個月下跌后環比大漲5.6%,成為影響本月走勢的重大因素。而另一方面,在對外依存度早已今非昔比的今天,美國政府的量化寬松政策,人民幣匯率的長期升值、短期貶值,國際原油價格和重要生產資料的漲跌,都會影響國內市場的價格。而受以上因素影響,近年來,乃至今后一段時間,輸入型通脹的壓力都不容小覷。
綜合判斷當前的價格形勢,一是總體尚平穩;二是對短期因素、結構性因素帶來的波動,以及對居民生活和生產者、特別是農業生產者造成的影響,則需要充分重視,并認真應對。
編輯:羅韋
關鍵詞:價格 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