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貨幣“滴灌”效果明顯價格調控漸行漸近

2014年07月16日 09:58 | 作者:賈壯 |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事實證明,即使沒有全面降準、降息等高強度貨幣寬松政策,貨幣環境一樣可以得到改善,經濟形勢仍然能夠持續好轉。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達到了14.7%,6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08萬億元,同比多增2165億元,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0.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4146億元。這些數據,遠遠超出了此前業界的預期,印證了經濟形勢進一步回暖的態勢。

  貨幣環境改善,最直接的原因是一系列對癥下藥的“滴灌”措施。今年以來,央行在穩健貨幣政策大框架內,不斷根據形勢需要預調微調,先后兩次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應時而動,有效調控貨幣市場價格水平;監管部門也對存貸比計算方法做出調整,釋放銀行可貸資金空間。結果顯示,這些定向調控措施收效明顯,無論是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量,還是利率水平的價,都朝著合意方向發展。

  政策調整去除了貨幣環境的束縛,但真正撬動信貸杠桿的是大型項目上馬,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能夠快速提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財政政策放松。一個明顯的證據是6月份財政支出數據變化。6月份全國財政支出同比增長26.1%,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增長12.3%,地方財政支出增長28.3%。

  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正緩慢升溫。6月份官方制造業PMI升至51%,連續第四個月攀升;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6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高于5月份5.3%的增速,連續第二個月加速增長。經濟形勢好轉也讓官方表述有了“底氣”,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4年第二季度例會認為,經濟金融結構開始出現積極變化。可以預期,面對“積極變化”,貨幣政策大面積放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在降低,除非形勢發生逆轉,全面降準和降息等政策應當不會進入決策者的考慮范圍。

  隨著人民幣匯率走向均衡,外匯占款增速持續放緩,央行已經重新掌握了貨幣投放的主動權,與此同時,經濟下行給貨幣政策帶來的放松壓力也有所減弱,這種有利的形勢,為央行探索貨幣政策從數量型調控向價格型調控提供了時間窗口。

  中國的貨幣當局顯然不會浪費當前的有利條件,據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透露,在利率市場化實現之后,央行還是要通過貨幣市場的有效傳導機制,來體現央行政策利率對市場的引導作用,目前央行在準備2—3組主要管理工具。

 

編輯:羅韋

關鍵詞:貨幣 調控 政策 央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激情久久 | 欧美国产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高清一区三区在线专区 | 三级中文亚洲精品字幕 | 综合国产激情久久 | 先锋天堂AV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