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追往昔:鄧小平與“榮老板”
鄧小平與“榮老板”
鄧小平總是親切地稱他為:“榮老板”。這稱呼里飽含了對榮毅仁贊許和欣賞。
50年代后期,毛澤東主持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部長人選安排問題,他提出要適當選擇黨外人士來當各部的正職部長,要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來考慮人選。在鄧小平推薦的人中,有一個就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榮毅仁。鄧小平非常了解榮毅仁的愛國心,很看重他的才干和在海內外的影響力。鄧小平的舉薦正合毛澤東的心意。毛澤東早年就曾經說過,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財團的,只有榮氏一家。作為榮氏企業的第二代創業人物,榮毅仁成為中國擁有二十多家紡織、印染、面粉和機械工廠的榮氏企業代表。新中國成立后,榮毅仁率先接受公私合營的社會主義改造,被時人冠以“紅色資本家”的稱號。1957年,榮毅仁以黨外人士身份出任上海市副市長,1959年,榮毅仁在上海副市長位置上奉調出任國家紡織部部長。
盡管在之后的歲月,鄧小平與榮毅仁直接交往不多,但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改革開放初期,委以重任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膽起用“文革”中被打倒、靠邊站的以榮毅仁為代表的一大批黨外人士,讓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作用。1978年2月,榮毅仁恢復工作,出席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會上,鄧小平當選為全國政協主席,榮毅仁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79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我國工商界的五位負責人,榮毅仁參加了這次接見。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剛開過,在鄧小平的主持下,中央提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日理萬機的鄧小平為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請工商界的同志就如何搞好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在如何利用外資、提高償還能力方面,為國家出謀獻策。鄧小平開門見山地告訴榮毅仁等五人,經濟建設的攤子鋪得大了,感到知識不足,資金也不足。過去國家在經濟建設上耽擱時間太多,不搞快點不行,但又要不重犯錯誤,門路要多一點,可以利用外國的資金和技術。鄧小平坦率真誠,使榮毅仁感到親切自然。其間,榮毅仁提出了可以引進外資搞生產,還提出要搞好生產,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人才問題,二是管理問題。另外,在對外合作中,國內各部門也需要協調。鄧小平聽完后就說,對外接談,要有統一安排;一定要把項目選好,把負責人定好。他著重指出,要采取經濟方法管理經濟,排除不合理的行政干擾。他鼓勵榮毅仁要把事業搞好,不要有顧慮。要榮毅仁全權負責,全權處理,包括用人權。處理錯了,也不怪他。鄧小平還叮囑榮毅仁:政協的事可以少管一點,以便集中精力搞經濟事業。最后又說,如果工作需要,可以去找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同志。鄧小平的這番話,使榮毅仁增添了無窮力量。
鄧小平要榮毅仁牽頭辦公司,榮毅仁便開始籌辦融海外資金為主業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引進外資,興辦企業……在以后的幾次會議上,鄧小平每見到榮毅仁,總是關切地詢問公司的籌辦進展情況。他對榮毅仁說:“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負全責。”還一再叮嚀榮毅仁“要排除干擾,不用擔心其它部門來管你,你們自己也不要搞官僚主義”。鄧小平的話實際上已經觸及到了政府轉變職能的問題,也就是后來明確提出的“政企分開”的思想。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中信公司于1979年10月4日正式成立,直屬國務院領導。榮毅仁借中國改革開放春風,運用榮氏經營家法,得心應手。公司成立第一年,就接待了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達4千多人次,國內前來洽談業務的也有3千多人次,在引進外資、技術、設備方面闖出一條新路來。在榮毅仁的倡導之下,我國開始發行海外債券。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22項重點工程中的大項目——江蘇儀征化纖工程,因投資不足準備下馬。中國急需化纖產品,此項目下馬損失難以預料,紡織部找到中信公司尋求幫助,中信公司經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發行債券的辦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發行了100億日元的債券,這次集資創舉被稱為“儀征模式”。隨著儀征模式的成功,在海外發行債券之舉陸續為各企業所效仿。中信公司本身在以后數年間先后在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香港等地發行了多次不同幣種的債券。僅1984年一年,公司就在海外成功地發行4次債券。
鼎力支持,攜手同心
榮毅仁率領中信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CITIC(中信英文縮寫)在國際上赫赫有名。1984年10月,中信公司借成立5周年之機,舉辦中外經濟合作問題討論會,許多國家知名企業家與會,鄧小平同志欣然會見與會代表。會見于10月6日在人民大會堂進行,鄧小平高屋建瓴地向中外代表詳細闡述了“翻兩番”的經濟目標,指出“對內經濟搞話,對外經濟開放,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個長期的政策”。他在講話中指出,我國要達到本世紀末經濟翻兩番的目標,“講大話,講空話,都不行,要有一系列的正確的對內對外的方針和政策”。他預示,“中國將出現全面改革的局面”,“我們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當的地方,改過來就是了。總之,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實事求是”。他明確提出,我國“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外開放,吸收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來幫助我們發展”。他希望國際經濟人士在開展對華合作中膽子放大一些,合作的步子更快一些。在講話中,他向外賓強調說“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可以作為中國在實行對外開放中的一個窗口”,肯定了中信公司在我國開放事業中的作用,把中信公司推薦給了國際經濟界。為祝賀中信公司成立5周年,鄧小平還親筆為公司題寫了“勇于創新,多作貢獻”8個大字。
榮毅仁感到這8個字分量很重,他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我深深體會到這8個大字貫穿在小平同志創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全過程,體現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中,也體現在小平同志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生的戰斗生涯中。其實,小平同志所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本身,就是一種歷史和時代高度上的創新,是新的、活的馬列主義。創新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了,才能正視現實,在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也正視出現過的失誤,順應社會發展潮流,遵循歷史發展規律,根據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去破除舊的,創立新的,去做前人所沒有做過的事。創新就是發展,就是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找新路子,創新路子。對內改革是創新,對外開放也是創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有利于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有利于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對世界和平和發展多作貢獻。
1985年3月4日,鄧小平在會見榮毅仁中信公司接待的日本訪華團時的談話中,高度概括地指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他坦誠地說,我們多年來一直強調戰爭的危險,后來觀點有點變化,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他還說,中國算是一個大國,這個大國又是小國,等到中國發展起來了,制約戰爭的和平力量將會大大增強。
1985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會見由榮毅仁中信公司接待的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這一英明論斷,認為“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最根本的是要發展社會生產力”,“要發展生產力,靠過去的經濟體制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吸收資本主義中一些有用的方法來發展生產力。”“我們發揮社會主義固有的特點,也采用資本主義的一些方法,目的就是要加速發展生產力。”
鄧小平不僅非常支持榮毅仁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做大事業,而且還十分關心整個榮氏家族在祖國大陸和海外的事業發展。在與榮毅仁的交往中,鄧小平了解到榮氏家族400多位身居海外的親屬中,有不少人從事核能、電子、機械、紡織、面粉、醫學、文教等事業,作為愛國民族資本家的后代,他們像自己的祖輩一樣,有強烈的愛國心、事業心。他們都有竭盡全力為自己祖國多作貢獻之心愿。鄧小平要榮毅仁把他們召集回祖國團聚一次,由國家有關部門負責接待,共謀發展之計,榮毅仁感到鄧小平這個想法太好了,就是自己心中的愿望,鄧小平鼓勵榮毅仁大膽去做,他說,“這樣做,于國家于人民都很有利嘛。”就這樣,在鄧小平的提議和直接過問之下,1986年6月,海外200多位榮氏親屬分別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聯邦德國、瑞士以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回到祖國,這是一場載入歷史的家庭大團圓,鄧小平通過這次團圓,發出了廣泛團結海外愛國同胞共同建設祖國的強烈信號。6月18日這天,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榮氏親屬回國觀光的部分成員。榮毅仁的二兄榮爾仁是榮氏親屬觀光團中的年長者,居住在巴西。鄧小平親切地對他說:“你今年七十九歲,比我小三歲。”榮爾仁說:“可你的精神好得很。”鄧小平又說:“你的精神也不錯嘛。”
會見中,鄧小平親切地對榮毅仁和他的大家庭成員說:“從歷史上講,你們榮家在發展我國民族工業上是有功的,對中華民族做出了貢獻。民族工業的發展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這次你們親屬團聚是一件喜事,是我們民族大團結的一個體現,一個演習。我們要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他還希望大家多向朋友們介紹國家的事情,讓更多的人回來看看,了解我們的國家,投資建設。這番真誠的話語似一股暖流,涌進了在場的每位榮氏親屬的心田。
新時期以來,榮毅仁在場的鄧小平五次較重要的講話,現在都依次以《搞建設要利用外資和發揮原工商業者的作用》為標題收入到《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以《我們的宏偉目標和根本政策》、《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為標題收入到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榮毅仁經常反復學習,認為:“在這幾篇講話中,小平同志以他特有的質樸語言和真誠談吐,闡述了黨的工作中心轉移、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改革開放國策、政治目標、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新時期的外交政策和統一戰線方針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幾乎可以說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縮影。”
良師益友,肝膽相照
對于榮毅仁來說,鄧小平不僅僅是自己十分敬重的中央領導人,同時也是自己的良師益友。榮毅仁擔任中信公司董事長期間,在他那間碩大的辦公室里,除了寬大的辦公桌、精致的書柜等辦公用品,在一面很顯眼的墻壁上,有一部大屏幕的電子顯示器,“榮老板”可以從屏幕上了解各種數據、信息。而在屏幕上方還掛著一幅巨大的彩色照片,那是榮毅仁與鄧小平親切握手的照片,看得出,主人是多么喜歡這張照片。
在榮府的客廳里,高懸著鄧小平親筆書寫的“戒欺室”匾額。“戒欺”是老人一生恪守的信條,意思是生意人應該誠實,以戒欺為本。1988年,榮毅仁特意請鄧小平題寫了這三個字。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它卻能反映出榮毅仁對鄧小平的敬重,以及鄧小平對榮家的嘉許。
1993年,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時期,榮毅仁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從一個民族資本家,到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副主席,這無疑也體現了中共中央和鄧小平對榮毅仁的充分信任。
到了九十年代,盡管鄧小平年事已高,不便多走動,但鄧家和榮家的兒女們之間保持著交往。鄧榕經常去榮家串門,鄧小平總不忘囑咐一句:“你代我望望他們。”鄧小平對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的成長也很關心,當他聽說榮智健在香港作為中信香港集團總經理,把事業辦得很興旺,成為引人注目的中資公司,成為聯系海外和祖國大陸的有力經濟橋梁時,鄧小平從心底里為他高興。 ”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鄧小平 榮毅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