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用好履職平臺 帶來一片精彩
民建湖南省委推動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標準化”啟動了反映社情民意“全員培訓”工作,啟動反映社情民意“示范單位”創建工作
用好履職平臺 帶來一片精彩
民建湖南省委推動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標準化”
本報訊(劉洋 陳娟 通訊員 曹政偉)湖南常德市的人民路,是當地一條交通主動脈,由于修建時間早,路面狹窄,時常發生交通擁堵。為解決這一問題,民建湖南常德市委秘書長王華報送了《解決人民路百勝巷—紅旗路段交通擁堵問題須采取綜合措施》的社情民意,市委書記王群和副市長胡丘陵對這份社情民意都作了批示,要求交警大隊拿出可行方案。8月底,該路段的改造已經完成,每天都有交警在此執勤力保道路暢通。用好履職平臺帶來一片精彩。在湖南,有越來越多的民建會員利用社情民意這一平臺參政履職,施展才華,這是民建湖南省委推動社情民意工作“標準化”以來所發生的可喜變化。
“反映社情民意是每位民建會員應盡的責任,也是其展示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舞臺。由于部分會員對社情民意是什么、怎么寫、哪些能夠被采用等問題仍認識不深,導致責任履行不到位,造成話語權的缺失。”民建湖南省委專職副主委朱皖介紹,為此,今年3月,民建湖南省委適時出臺了《關于建立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標準的指導意見》,對社情民意內涵、定位、報送范圍、寫作技巧和運行等作出了統一規范,為廣大會員和基層組織開展此項工作提供參照和引導。同時制定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標準考核指標》,明確每年對民建各市委、省直各支部制度體系完善、領導責任確立、信息員隊伍建設、活動開展、基本目標完成和工作創新等內容分別進行考核,實行動態管理。
為了使這套標準盡快普及和應用,民建湖南省委采取了三大措施:
首先啟動了反映社情民意“全員培訓”工作。早在2010年,民建湖南省委組建了28人的“首席信息員”隊伍;2013年,繼續優中選優,成立了第一支由18人組成的社情民意“專業培訓師”隊伍。在此基礎上,今年5月中下旬,民建湖南省委組織“專業培訓師”和“首席信息員”進行深度培訓。通過專業輔導、考試測評、專業試講之后,評分合格的專業培訓師和首席信息員作為“全員培訓”活動的講師團成員,到基層組織為基層會員授課。“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方式,實現5年內對全省4600多名會員進行一次普及培訓的目標,進一步提升會員反映社情民意的參與率。”朱皖解釋說。
其次,啟動反映社情民意“示范單位”創建工作。為發揮先進單位的輻射帶動效應,今年2月,民建湖南省委選定了民建岳陽市委、民建湖南大學(南校區)支部這兩個基層組織分別作為市委、省直支部兩個序列的首批“示范單位”。民建省委將在年底對示范單位的基礎工作、活動開展和工作績效三方面創建工作進行量化考評,對考評合格的示范單位授牌并給予一定經費獎勵。據悉,在今年成功試點基礎上,明年民建湖南省委還將在全省鋪開“示范單位”創建工作。
此外,民建湖南省委還組織會內外專家編輯《民主黨派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通用培訓教材》,教材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內容,力爭在全國發行,以進一步提升黨派成員培訓的科學化、專業化、理論化水平。
得益于上述舉措,民建湖南省委的社情民意工作不斷“高開高走”,截至7月底,民建湖南省委采稿206篇,民建中央采稿38篇,全國政協采稿6篇,有效推動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的解決。如民建衡陽市委會員李康杏撰寫的社情民意《千億惠農資金不宜再搞行政分配》得到了省長杜家毫批示;民建長沙市委天心區工委主任王德軍撰寫的社情民意《對已清退閑置的辦公用房應抓緊利用以防做“過場”和造成新的浪費》得到了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批示,有關部門按照批示要求,認真抓好閑置辦公用房的利用。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民建 社情 民意 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