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公交調價關鍵在優化資源配置
如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那么公交系統就是城市的血脈。漲價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以漲價為手段,做好公共交通服務。這要有更精細化的制度和更專業化的技術。
今年夏天,北京曾公開征求意見,想聽聽大家對公交地鐵價格怎么講,隨之公布了公交地鐵的開銷、收入等數字,以便讓人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13日,北京公布公交地鐵價格聽證方案,雖然知道“靴子”肯定要掉下來,但還是傳來不少討論的聲音。
細看公交地鐵調價的這兩套方案,漲價應是定局,只是用什么“姿勢”的問題。這一政策的初衷可以理解。凡是在高峰期間擠過地鐵者,或許都有感覺,人多、擁擠,不舒服不說,萬一出個小事故怎么辦?前段時間,地鐵國貿站就曾發生乘客糾紛,引發一場虛驚。另一方面,按照北京市發改委公布的數據,2013年北京市地鐵收入32億多,支出卻有66億多,如果適當漲價,這兩個數字之間的缺口可能會小一些吧。
從這樣的全局性考慮,公眾或許可以理解。不過,城市管理者同樣要做好應對漲價“負效應”的準備。作為城市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公交地鐵漲價的影響,絕不僅止于一張交通卡。就像一個生態系統,如果最基礎的植物改變了,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甚至食腐動物,也會跟著變。一旦公交地鐵性價比下降,更多人重新選擇打車或者私家車出行,會不會給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帶來壓力?這也是制訂方案或進行聽證時應考慮的問題。
不僅是宏觀上的。正如很多網友所提出,就算地鐵公交漲價了,那些每天需要擠地鐵、坐公交的上班族,還是別無選擇。
雖然擠壓了一些非剛性需求,讓乘車環境可能變好一些,但對于這部分有剛性需求的人而言,其實還是或多或少增加了負擔。漲價之后,如何保證這部分人群的權益,與整體公交運營的安全、順暢,同樣重要。本次聽證會方案對此也有考慮,比如,兒童免票身高由1.2米提高至1.3米、推出低峰優惠票價等。這樣的規定越細致周到,越有利于市民的權益保障。
北京地鐵,近些年已經越修越長,這意味著它在公共交通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是到考慮軌道交通與地面交通功能區分的時候了。從當前的價格調整方案看,公交起步里程是5公里或10公里,要遠遠大于地鐵的3公里或6公里。這背后的調節目標其實是,讓公交車分流更多短途乘客,把地鐵讓給出行距離較長的人。這樣的布局,無疑有利于整個城市交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漲價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以漲價為手段,做好公共交通服務。這要有更精細化的制度和更專業化的技術。比如,地鐵和公交是不是可以聯動,是不是可以采用錯峰票價制?其實,運營多年,地鐵的閘機、公交的卡機,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大數據”時代,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更合理、更有效的資源配置。
如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那么公交系統就是城市的血脈。希望北京公交的價格調整,能通血脈、順心氣,讓整個城市魅力四射、活力煥發。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公交調價 北京地鐵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