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防霾口罩尚無相關國標 在售商品真假難辨
防霾口罩由于使用環境不同,現有任何標準都不能完全適用。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在灰蒙蒙的霧霾中,各式口罩若隱若現。在家開空氣凈化器,出門戴口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標配。據統計,中國防塵口罩市場需求在PM2.5初現的2012年開始激增,到2013年已達25.3億個,到2015年將持續增長到39.2億個。然而,市場上種類繁多的口罩,到底能替我們遮擋多少霾?面對讓人難辨真偽的口罩宣傳,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
口罩目前執行標準不一
今年9月份,北京市工商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發現,多個品牌“防霧霾”口罩涉嫌虛假宣傳,“防霧霾”“防PM25”“100%安全”等宣傳用語夸大了口罩的實際功效,目前相關部門已對幾家涉事企業立案調查。
中國消費者協會稱,目前關于防霧霾或防PM2.5口罩還沒有相關產品的國家標準,市面上口罩的執行標準種類很多,有的執行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這屬于勞動防護類產品標準;有的執行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和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這屬于醫用防護產品標準。有的執行企業標準;還有的執行美國NIO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標準,著名的N95口罩,就屬于美國認證。而防霾口罩應該是民用產品,由于使用環境不同、防護的主要對象不同,現有的任何一個標準都不能完全適用。
國標出臺后至少半數不合格口罩被擋在門外
今年9月10日,《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標準編制工作正式啟動,據介紹,該項標準制定的初衷是在日常空氣污染環境中,滿足人們對防護型口罩的需要,規范口罩行業的有序競爭,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最明顯的要求是符合該標準的口罩在非作業環境下具有防止細小顆粒物吸入的功能。其實,早在今年2月,這類產品的歸屬行業協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就開始組織起草防霾口罩國標的制定工作。“防霾口罩國標出臺后,將會有至少五成宣稱有防霾功能的口罩被阻擋在門外,這個‘門’指正規銷售渠道的門檻”。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標準與產品開發部高級工程師趙瑾瑜介紹。
“如何兼顧過濾性與透氣性”是國標關鍵
“如何保證良好過濾性的同時,又能保持良好的透氣性,讓佩戴者呼吸順暢。兩者是矛盾的,也是國標標準的關鍵。”趙瑾瑜說,現在正在按照標準的編制程序,加快編制步伐,國家相關部門也開通綠色通道,加快了國標制定的立項審批工作,但速度再快,也要按照標準的編制要求,還有實驗室的要求,來保證質量。
征求意見稿至少已經修改了三次,初衷是滿足人們對防護型口罩的需要,最明顯的要求是符合該標準的口罩,要在非作業環境下具有防止細小顆粒物被吸入功能。接下來征求意見稿還將繼續修改,預計到明年2月份將會定稿,執行最快要等到明年6月。10月13日,國家標準委消息顯示:備受消費者關注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預計年底前公布征求意見稿。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防霾口罩 國標 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