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微信廣告不請自來:

金融業如何用好移動定制營銷?

2015年02月03日 16:46 | 作者:崔呂萍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即便互聯網金融不再強調顛覆,傳統金融業未來的發展依舊“很成問題”。別的不說,就從獲客方式上看,除了傳統的“水泥+鼠標”模式,傳統金融業雖然也在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推廣,但水平如何、是否被金融消費者所接受和廣泛使用,需要深入思考。當前,微信朋友圈也開始“空降廣告”了,如果忽略掉人們在初期對這種廣告模式的質疑,未來,通過大數據、借助朋友圈的精準營銷,應該是傳統金融業獲客的一個新戰場。

  有時候,前進一步或許就能追上潮流,對于傳統金融而言,它們能否利用好新的獲客平臺,或許也決定了它們能否在金融市場改革中獲得更多機會……

  不請自來背后:微信廣告“有心了”

  伴隨著人們陸續曬出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汽車、飲料等首批廣告,微信廣告投放的篩選標準,也成為朋友圈中熱議的話題。“剛看到微信廣告有點意外,覺得這個不是自己加上的好友就這么進入圈里推銷略顯霸道,但仔細比對了一下,微信廣告推送還‘看人下菜碟兒’,這種大數據細分之后的推送挺有意思。”一位金融圈人士這樣說。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日前,每天朋友圈內僅分享鏈接內容的次數已經超過30億次。日常使用中,76.4%的用戶會使用朋友圈來查看朋友動態或進行分享,微信已經成為用戶感官情感的重要延伸。從該機構公布的流量數據和信息來看,微信公眾號廣告擁有圖文、圖片、文字鏈、關注卡片、下載卡片等多種形態;目前擁有7000多個流量主,覆蓋超過4億活躍用戶,而廣告的平均點擊率為2%。

  由此計算,平均一條廣告的受眾為800萬人,這種傳播維度,勢必對傳統產品推介手段造成沖擊。民生證券分析師對此表示,移動終端具備與用戶一一對應的核心優勢,結合數據應用,移動營銷將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

  無論哪種營銷手段,客戶最終是否買單才是最重要的。而針對微信廣告的不請自來,一些人認為,前期鋪墊很重要。“一年前,身邊很多人連微信紅包都不敢搶,擔心銀行卡信息泄露;一年后,對于微信朋友圈里空降的這些廣告,有人表示反感,也有人期待這種訂制推送能讓消費變得更便捷。當然,我們也期待,能從朋友圈里看到更多與投資理財興趣匹配的金融產品,這樣既不用去銀行,又能選到好產品。”對此,一位理財人士這樣表示。

  目前,絕大多數傳統金融機構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但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這種“第一代”公眾號的產品推動和信息傳播與過去金融機構常用的短信推送、手機客戶端推送差不多,還停留在新聞傳播的層面,給人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相比之下,人們更期待金融機構能夠用好已經掌握的數據,對客戶進行細分,實現精準營銷。

  傳統金融謀變:精準獲客沒那么難

  有業界人士表示,銀行在數據價值挖掘上做得還遠遠不夠。銀行中有著海量的數據存儲遠多于其他行業,其最后真正能夠用于創造價值的數據只占總數據量的1/3左右,即便如此,只要運用得當,在“大數據”分析的幫助下,銀行對客戶細分的廣度和深度仍會大增,對經營行動的指導性也會越來越強。也有分析人士提出,目前,類似姓名、性別、年齡甚至收入等數據都已經過時了,人們的消費動態信息對銀行來說,或者更具商業價值。

  而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看來,傳統金融機構實現精準獲客并不是難事,關鍵要看動力。“不同于互聯網金融在獲客方面所下的功夫,傳統金融業由于競爭相對不夠激烈,因此在運用大數據精準營銷方面還缺乏動力。事實上,每個銀行都有自己的一套數據,完全可以利用數據分析挖掘目標客戶,未來,隨著金融市場改革,金融創新業態會讓傳統銀行感到競爭的激烈程度,一些有條件的銀行會率先破題,探索利用社交平臺進行差異化的產品營銷。”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對本報記者表示,金融領域在運用大數據方面的反應并不算快,這里有各種原因,比如一些金融機構規模大、業務全,注意收納數據,在運用這些數據方面,具有優勢;反之,另一些機構可能不注意收納數據,要給這些機構留一些時間。“從長遠看,將大數據作為獲客依據或是個較好的方向。但要注意的是,數據往往代表過去,即便是通過數據獲客,也不意味著金融機構和消費者就都沒有風險。”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無論是在朋友圈進行定制推送,還是利用大數據進行客戶畫像,進而完成產品銷售,數據使用邊界都應被視為關鍵詞。“在西方國家,分享客戶信息要獲得客戶授權,國內現在缺少這一環節。”

  魯政委同時提到,大數據分類是要花成本的,這或許也是一些金融機構“反應稍慢”的原因,“大數據需要降噪處理之后才能為機構所用,同時,一些不準確的金融信息或數據如果不被篩選掉,也會造成市場恐慌。”

  不過,也有人士對金融產品從朋友圈中獲客提出質疑。某P2P網貸平臺媒介人士提出,朋友圈畢竟只是社交平臺,可以在其中做產品宣傳,但涉及支付環節的產品銷售還是要在金融機構官網或者手機APP軟件上完成,“出于安全考慮,暫時不推薦在微信平臺上支付購買金融產品和服務。”該人士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本報記者表示,金融機構可以在朋友圈里推送產品,但這種推送是否能產生預期效果,尚不可知。“以我個人朋友圈為例,那上面每天有大量信息,我也很難全部都看,如果金融產品推送給了我,我卻沒有看到,金融機構也無法收到預期效果。不過,我依舊期待傳統金融能夠提供更有特色、針對性的服務,微信廣告所傳遞出的一些營銷理念,傳統銀行應盡快吸收和借鑒。”

編輯:羅韋

關鍵詞:數據 金融 微信 朋友 傳統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一本色道久久鬼综合88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