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每日熱點>3日 3日
兩會采訪“活點地圖”
透露中國政治深意
原標題:兩會新聞采訪“活點地圖”透露中國政治深意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姬少亭 梁賽玉)在2日兩會的第一場政協發布會上,記者把新聞發布廳擠得水泄不通,有記者說,“站都站不下了。”日前在政協大禮堂領取采訪證的長隊綿延,有媒體報道,宛若春運。海內外輿論對中國政治盛會寄予極高關注。
接下來,3000多名中外記者將根據以下“活點地圖”開啟“新聞大戰”,探尋中國政治、經濟走向。
主戰場:人民大會堂
每年兩會,記者們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圍追堵截采訪代表委員已成風景;兩會期間,包括開閉會在內的多個全體會議都在萬人大禮堂舉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是在這里聽取政府工作報告、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高報告等。
政協和人大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在一層新聞發布廳舉行;金色大廳見證了多位總理的記者招待會;各省代表廳將舉辦人大代表團的媒體開放日和領導人的“下團”——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人大和政協一些團組的審議和討論,同代表委員共商國是。
人民大會堂里還有一些少有人知的新聞地標:
“部長通道”——列席會議的部長們通常從大會堂北門進入,穿過衣帽廳前往主會場。中外記者在此與中國的部長級高官“直接對話”。
二樓南側——每年人大會議開幕前,工作人員會在這里發放《政府工作報告》。通常當天一早7點鐘便有記者排隊。
不少記者一拿到報告,立刻“擺”出各種姿勢:正常站著,靠墻站著,坐在臺階上,盤腿坐在地上,雙手撐地跪著,或者干脆整個人趴在地上,搶發快訊。
新華社記者曾寫過一篇報道形容上述場景,題目就是《讓外國記者趴下的中國“國情咨文”》。
“活魚區”:餐廳、電梯、衛生間口……
“偶遇”代表委員并不難。在駐地小組討論上,他們會結合自身經歷、思考和調研成果,對會議報告進行審議或討論,常有觀點交鋒。在去年的一個政協小組會上,新華社記者就捕捉到一篇生動的特寫《“交鋒來得正是時候”——政協會議有“麻辣味”》。
導演張藝謀曾多次被人從餐廳里“呼喚”出來接受采訪,而許多獨家新聞……記者才不會告訴你是在衛生間口堵到這個人的。
還有的代表委員會在駐地開記者會或接受集體采訪。籃球明星姚明委員去年兩會期間就在駐地酒店就反對象牙貿易等話題,接受了群訪。
記者之家:梅地亞
自2008年,位于北京西長安街延長線世紀壇附近的梅地亞中心酒店就開始承擔兩會新聞中心的“重任”。
今年,兩會新聞中心自2月27日正式開放。“今年兩會新聞中心將著眼于如何更有針對性、盡可能滿足中外記者的采訪需求。”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祝壽臣說。
今年兩會期間幾乎所有的部長級新聞發布會,都在梅地亞舉行,總計有10余場。
“記者會信息量很大,中國高層在這里面對面詳細解答我們心中的疑問。”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斯蒂芬·麥克唐奈曾對新華社記者這樣說。也有環保部的發布會上記者們“七棒接力”連環追問霧霾,現場氣氛火爆。
在梅地亞,有小型的“部長通道”——發布大廳主席臺右側到門口的一小段距離,每場發布會前后,記者們都堵在紅毯旁,等待部長們路過,趕緊再補上幾個問題。
直通車:互聯網
如何在第一時間認出代表委員?從哪里獲取兩會官方資訊?在跑斷腿都無法兼顧那么多新聞地點的情況下怎么辦?——開放的互聯網成為兩會的“第四維空間”。
代表委員個人信息,議案和提案都可以在網站上查到摘要或全文。所有在梅地亞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多家網站同步發布的速記全文和現場照片。
在移動互聯網大勢所趨之下,人大、政協都有自己的手機應用APP,安裝之后,就隨時可以獲得兩會重要資訊了。人大、政協也已在社交網絡上落戶,在微信上開通了公眾賬號,推送最新會議和服務咨詢。
在互聯網上,你不需要出示記者證就可以參與、見證這場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盛會。記者們了解中國走向的心切,而中國政治殿堂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開放度。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兩會 新聞采訪 活點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