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亮點 亮點
何時不再“代購游”
今年春節(jié)前有個叫夏巖的朋友帶著媽媽從日本旅游回來時,我去機場接機,那浩浩蕩蕩的場景讓人嘖嘖:一老一小兩位“勞模”推著兩個巨大的行李車出現(xiàn)在機場出口,紙箱子堆得幾乎看不見他倆的臉。我一數(shù),這位“代購英雄”一共背回了6個電飯鍋。
父親曾有一位外交官朋友給我講,在國內經濟還比較困難的時候,誰要是出趟國,幫朋友“代購”也很常見,買的無非兩種東西:國內無法生產的電器或小玩具、冰箱貼這類針頭線腦。我們什么都能自己生產了之后,這種代購已有挺長時間沒出現(xiàn)了。但近幾年,“代購”又“重裝上陣”,而且代購商品迅速遍及了生活的各個角落。前一段時間,輿論很是熱鬧地反思海外代購所反映的“中國制造”的問題,但作為普通的一個消費者,尤其是一個資深海淘人士,我選擇代購,其實只有一個因素:確實便宜。
為了能讓普通人在國內購買到高質量的全球商品,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xié)委員們也提出了不少建議。其中,“稅”是個被熱議的話題。不少委員都提出,如果關稅適當降低,將會盤活很大一塊國內消費市場。全國政協(xié)委員袁亞非舉例說:“好多人到巴黎老佛爺去買東西,老佛爺以為中國是很大的市場,結果老佛爺?shù)街袊_店之后就要加稅,老佛爺在中國的店也是不賺錢的。”
除了減稅之外,“海淘熱”也讓跨境電商的發(fā)展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全國政協(xié)委員高宏峰就特意提到個人跨境網購商品限額,即“海淘”中“1000元上限”的限制。“現(xiàn)在1000塊錢買不到什么進口東西,如果說自用,在合理數(shù)量范圍內,是不是數(shù)額應該適當放松一些?”而自己就在做跨境電商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近東則在提案中建議國內企業(yè)探索跨境電商的保稅區(qū)備貨模式,即在保稅區(qū)內預存貨物,賣給國內客戶,因為保稅區(qū)內并不需要繳納關稅,可以讓銷售成本大大降低。
其實無論減稅也好,發(fā)展跨境電商也好,目的都是為讓民眾能花更少的錢買到遍及全球的好東西。到時候,夏巖可以擺脫我這個死皮賴臉的“關系戶”,而我也不用大老遠去機場接機了。
夏巖的兩會愿望
平時我很喜歡出國旅游,但每次出去,親戚朋友往往都會托我從國外代購東西,什么電飯鍋、馬桶蓋、iPhone我都帶過。我的切身感受是,很多一樣的東西從國外買確實比在國內買便宜一大截。為什么我們不能在家門口買到便宜東西呢?我的兩會愿望是:希望在國內也能買到物美價廉的“世界商品”,讓我的旅行不再變成“代購游”。
編輯:水靈
關鍵詞:春節(jié) 代購 旅行 跨境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