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養老助殘卡實現“互聯網+”
市民政局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全市推廣階段性工作情況。截至5月21日,“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已完成制卡437682張,累計充值25454.26萬元,全市累計消費14957.79萬元。此外,通過大數據實時采集分析,養老助殘卡還實現了“互聯網+”功能。
帶動1.5億元服務消費
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市老人累計消費養老服務金14957.79萬元,而服務商同期從刷卡渠道收到的消費額已經達到約3億元。也就是說,除用養老服務卡充值金額消費外,養老卡還1:1地帶動了老人更多的自主消費,自主消費金額約1.5億元。
養老助殘卡的消費交易中,50%以上的單筆交易額都在30元以下,一次消費上百元的交易不足1%。每天上萬次交易中,有59%是在9時到12時、14時到17時完成的。“這些都符合老年人消費習慣,說明養老助殘卡確實主要是老人自己消費。”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說。
與在海淀區試點期間相比,老人服務卡消費習慣已有較大變化。例如,百貨購物類消費占比由試點期間的72%下降到現在的52%;社區便利店消費占比由海淀區試點期間的16%上升至現在的33%;餐飲(老年餐桌)消費占比由試點期間的8%上升到現在的11.75%,體現出就近消費的特征。
“孝心指數”引導商戶服務
養老卡的強大功能也讓商戶對服務老人的情況心里有數。學院路一家超市的數據顯示,總共已經通過養老助殘卡銷售了11.853萬元商品,服務老人1195人,其“孝心指數”在該街道區域和海淀區內排名均為第一,在全市則排在第七名。
除排名外,“孝心指數”還告訴商戶,享受服務的老人分布在哪些社區、還有哪些空白區域等信息,引導超市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系統還能詳細顯示每個區縣戶籍老人、實際辦卡老人、區域內養老卡消費情況等信息。這為下一步調整服務商布局,提供更加精準的參考信息。
手機提示老人“附近服務”
“一共消費了1028.39元,卡內余額71.67元……您的消費90%集中在餐飲,該區域還有生活照料等服務您還未享受。”一位住在羊坊店社區的老人點擊手機APP,就能輕松查看到自己的消費情況以及周邊的服務信息。
這款由“北京通”養老助殘卡數據管理中心開發的手機APP,名為“北京通e個人家庭版”,可以讓持卡人及其家庭成員隨時查看卡內余額及交易明細、周邊養老服務單位。同時APP還能提供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查詢(養老照料中心、公園、公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999急救定制、政府政策查詢、特供產品/服務預定、人工小秘書、咨詢投訴等服務。
目前,全市共發展百貨購物、家政服務、醫療衛生、理發、餐飲、社區便利店、老年文化、養老機構、日間照料等九大類養老助殘服務單位14245家。其中已開戶9457家,已完成POS機安裝8182家。本市還將重點發展折扣服務單位,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加入養老服務體系,并推廣送貨上門服務。
去世老人養老卡自動注銷
“北京通”養老助殘卡數據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實時數據監控,與公安人口數據、民政殯葬數據聯網等技術手段,養老助殘卡實現精確管理。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系統自動向養老卡充值時,有3049張卡已經無法充值——通過及時更新,上月死亡的老年人自動注銷對應的養老助殘卡。
“這還是第一次!”這位負責人說,“這說明新系統杜絕了冒領、延長領取等現象,讓財政資金更好地用在老年人身上。”
此外,制卡時,通過核對照片、身份證等,還清理了大約3萬名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名單,這相當于每年節約上千萬元財政補貼。
除每月更新老年人口數據,新系統還可在線監管各區縣、街道的充值服務。一張自動生成的柱狀圖顯示,除了西城、懷柔、平谷每個月都準時為養老助殘卡充值外,其余區縣都出現延誤情況。(記者 童曙泉)
相關新聞
3月前申請的養老卡下月全部制成
本報訊(記者 童曙泉)此前媒體報道,有的老人提交申請較長時間后,仍未領到養老助殘卡。
工作人員透露,養老助殘卡的制造流程,甚至比銀行卡還要嚴格和復雜,需要在銀行、交通等多個部門加密。因老年人提交的信息中照片格式大小不符合制卡規定、姓名中有生僻字等原因,2015年3月1日前提交申請的老年人中,總共有17000位老年人尚未領到卡。此部分卡已進入銀行制卡流程,經過市民政局與各方積極協調,督促銀行加快審批制卡速度。截至5月20日,已完成15000人的制卡工作。剩余2000人的制卡工作,將在6月20日前完成。
編輯:趙彥
關鍵詞:養老助殘卡 北京通養老助殘卡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