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為醫師創造更好執業環境
中國醫師協會日前發布《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呼吁加強推進醫療責任險和醫療意外險,必要時建立醫療損害責任強制保險制度。
《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指出,我國的標準工時為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在2014年醫師協會調研中,52.72%的醫師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32.69%的醫師在60小時以上。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之間的醫師中,25—35歲的醫師占47.56%,36—45歲的醫師占34.66%,46—60歲的醫師占17.70%。
中國醫師協會建議,各級醫療機構要切實落實年休假制度;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合理的值班制度和輪換制度,保障醫師的休息權;醫療機構應當制定超時工作的強制休息制度,防止過勞下的醫療行為;若因醫院編制、人員所限,不能完全杜絕醫師超時工作時,應給醫師合理補償。
調查顯示,醫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量特別大占76.50%,醫療糾紛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傷醫事件頻發占69.60%,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占29.11%。其中,59.79%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語言暴力,13.07%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數據表明,發生傷醫事件時,醫院采取息事寧人和無任何表示的占到41.86%。在處理傷醫事件時,78.87%的醫務人員認為醫院應該為醫生提供人身安全保護,46.81%的醫務人員認為醫院應該為醫師提供心理咨詢。
此外,調查還顯示,很多醫師認為,提高醫師合法收入對治理紅包、回扣,以及緩解醫患關系緊張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認為,醫療機構作為醫師執業的場所,于理于法均有保護醫師的義務。如果發生了傷醫事件,醫療機構應依法維護醫師的尊嚴和合法權益,力爭為醫師創造更好的執業環境,也為患者創造更為有序的就醫環境。記者吳佳佳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 醫師工作壓力 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