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陳雄:一顆仁心濟鄉鄰 坐擁“財路”守清貧(圖)

2015年07月23日 11:28 | 來源:海南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陳雄:一顆仁心濟鄉鄰 坐擁“財路”守清貧(圖)

1

 

  在長達40年的漫長行醫生涯中,陳雄從不亂收費。 徐一豪 攝  人物簡介: 陳雄 洋浦經濟開發區咸塘居委會衛生所鄉村醫生 推薦人(單位): 洋浦經濟開發區社會發展局 投票編號: 3030

 

  他從醫40載,訪遍了周邊的千家萬戶;他醫術精湛,每天來尋醫問藥的人絡繹不絕;他坐擁“財路”,卻甘守清貧……

  他就是洋浦經濟開發區咸塘居委會衛生所鄉村醫生陳雄。

  陳雄的衛生所,坐落于洋浦咸塘居委會一個小巷子里,面積不過60平方米。衛生所只有3張病床,一間診室和一間配藥房,條件比較簡陋。但令人驚奇的是,前來找陳雄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陳醫生看頭疼腦熱的小病特別有經驗,醫術好,醫德好,收費又低,我們都喜歡找他看病。”前來看病的老人田桂芬對記者說。

  咸塘居委會位于新英灣畔,2000年以前交通非常落后,僅有一名赤腳醫生。群眾患病都需坐船過海到白馬井、新州等地求醫,來回要用上一天時間,既不方便,又容易延誤病情。

  陳雄是土生土長的咸塘人。1975年9月,年僅18歲的他,高中畢業后便到咸塘衛生所幫赤腳醫生打下手。不久,這唯一的赤腳醫生也離開了。

  “沒有醫生了,老百姓到哪看病呢?”為了方便百姓求醫,陳雄決定去學醫。

  經朋友介紹,陳雄自費到原儋縣第二人民醫院(新州醫院)學習了一年,回來后便成了鄉村醫生。為了提高業務能力,他苦心鉆研醫學知識,一心撲在看書和看病上,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1980年,陳雄順利通過了鄉村醫生全國統一考試,成為名正言順的鄉村醫生。

  1985年,洋浦地區登革熱患者增多,咸塘超過60%的人發病。陳雄四處請教、找醫書、看報紙,尋找治療和預防登革熱的方法。找到預防登革熱的處方后,陳雄和父親陳寶奇連夜抄錄了上千份,挨家挨戶發放給村民。

  經過四處請教和反復摸索,陳雄總結出一個治療登革熱的有效方子。不久,咸塘的登革熱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因為防治登革熱成績突出,陳雄獲得衛生部門表揚。

  此后,陳雄名聲大噪,咸塘及周邊村莊的村民都愿意來找他看病,平均每天前來看病的患者超過50人,2009年,洋浦醫院成立后,咸塘衛生所患者才有所減少,但平均每天仍有30多人到陳雄處就醫。

  采訪中,記者發現,陳雄左手肘處有一條黑色的疤痕。這是他在幫患者看病時,長年累月撐在桌子上留下的印記。40年來,陳雄醫治的病人不計其數,盡管如今已年近花甲,但他對這份職業仍保持著最初的熱情。

  盡管自家離衛生所不過一公里,但是為了方便病人看病,陳雄平時都以所為家。無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夏日酷熱;無論路程多遠,他都隨時出診,并且從來不收出診費。

  1985年8月的一個夜晚,刮著12級臺風,下著暴雨。夜里12時多,陳雄正準備睡覺,突然聽見有人敲門大喊:“開門啊!救命啊!”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從三都鎮昌文村趕來的村民唐保康。因為母親陳桃儂突發疾病,頭暈、嘔吐、四肢無法活動,唐保康只好頂著臺風來請醫生。

  救人如救火。陳雄聞訊背起藥箱就和唐保康往昌文村趕。當時狂風暴雨,路滑難行,兩人深一腳淺一腳艱難前行,5公里路走了1個多小時。趕到唐家,經診斷陳桃儂患的是低鉀癥,陳雄為其輸液后病情很快好轉。忙完后,陳雄打著手電冒著風雨回家,回到家時天都快亮了。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2010年,因洋浦發展需要,咸塘衛生所被拆遷。為了延續村醫工作,陳雄東湊西借,自籌6萬多元蓋起了衛生所。

  在很多人看來,醫生是一個賺錢的職業,要發財很容易。

  在長達40年的漫長行醫生涯中,陳雄從不亂收費,醫藥費用達到10元以上還免收診療費。由于收費低廉,又大量減免貧困群眾的醫藥費,陳雄至今仍過著清貧的生活,住在上個世紀80年代蓋的平房里。

  “醫者,應該擁有一顆仁心,否則就對不起這份職業,對不起群眾的信任。” 陳雄表示。(記者 徐一豪  特約記者 朱新彬 通訊員 羅其才)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陳雄 一顆仁心濟鄉鄰 財路 守清貧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青青青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