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產茶大區怎能“有品無牌”
兩級政協把脈重塑廣西茶品牌記
“要盡快完善意見建議上報自治區政協,畢竟這滿載著全區人民對產業發展的希望和期盼。”日前,參加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舉行的兩級政協組織把脈六堡茶產業發展的協商活動后,梧州市政協副主席梁華說道。
茶產業是廣西九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廣西宜茶的地理和氣候比較優勢,成就了廣西的桂東、南、西、北、中五個茶產區各具特質的好茶,其中,桂東產區的六堡茶,更是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曾以其獨有的“檳榔香”而成為清代24名茶之一。然而,受傳統觀念影響,長期存在重產輕銷現象,導致茶業“有品無牌”,效益差,競爭力不強,甚至淪為外省高端茶產品的“貼牌原料”。
問題擺在眼前,困局如何破解?自治區上下為之注目。有關部門提出,要打造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重塑廣西茶品牌。
重塑廣西茶品牌,必須打造產業龍頭。廣西各茶產區在各自發展中培育出一些品牌,傳統名茶和新創名優茶達30多種,涉及紅茶、綠茶、黑茶、花茶等多個茶類。同時,各茶產區也在努力開拓市場,其中,六堡茶產區大力推進產業發展,主動走出去,重塑品牌形象,形成良好市場效應,成為黑茶中的“貴族”,在眾多茶品中最具產業龍頭的特質。要打造廣西千億元茶產業,必須打造好六堡茶這個產業“龍頭”!
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對此格外用心,在一番深思熟慮過后,提出借助“同心講座”在匯聚共識上的優勢,“舉辦一期講座、進行一次研討、促進一項產業發展”的“三個一”履職新思路,并要求把加快六堡茶產業發展作為第一場“講座+研討”協商活動主題。
與自治區政協一樣,面對六堡茶的發展困局,梧州市政協也給予高度關注。市政協主席吳漢華要求“多調研、多獻策,要在更高層面上推動”。今年初,由住梧自治區政協委員提交的題為《關于把六堡茶產業打造成為廣西特色支柱產業的建議》提案,引起自治區政協重視。同時,梧州市政協再次把六堡茶產業發展鎖定為年度專題調研課題,由市政協學習文史委組織開展調研。
兩級政協組織同為六堡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可謂不謀而合。因此,今年2月,在自治區政協主席會議把任務交付自治區政協學習文史委,自治區政協學習文史委與梧州市政協聯系后,梧州市政協學習文史委表示大力配合,并商定6月下旬舉行講座、開展研討。隨后,兩級政協各司其職,開始調研等相關工作。
專題協商會上,來自廣西、梧州兩級政協組織的政協委員與兩級農業、工信、工商聯以及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單位和部門的有關領導,聽取了以“六堡茶的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同心講座”,圍繞“加快六堡茶產業發展”進行協商研討。
與會人員對打造六堡茶成為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龍頭的構想暢所欲言,從政策、資金、人才、茶園建設、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等提出意見建議,對打造六堡茶千億元茶產業龍頭,達成了共識、堅定了信心。會議認為,要綜合歸納各方意見,為自治區相關決策層提供參考。自治區政協秘書長全桂壽要求各方要互相配合,加強茶品牌建設,在宣傳、推廣、做強做大六堡茶產業上有所作為。自治區政協農業委員會主任龐棟春表示,將組織有關委員與梧州市政協一起深入調研,形成更加翔實的調研報告上報自治區決策層。
這才有文章開頭一幕。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兩級政協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 六堡茶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