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提香的情人》洗脫仿作之名成為提香真跡
Alice Tate-Harte正在修復《提香的情人》
在2013年春一個周五的午后,Alice Tate-Harte, 一位英國文物修復專家獨自在工作室清理一件不起眼的作品。這是她的常規工作,這件作品一直被認為是后世對于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提香的仿作。
這幅作品名為《提香的情人》,畫面上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左胸袒露。之前這幅作品一直因其主題而被認為是18世紀時期的作品,收藏于倫敦阿普斯利邸宅( Apsley House)的威靈頓收藏中。Tate-Harte將這幅作品平放在桌子上,用顯微鏡觀察著繪畫裂開的表面。
那個下午,她回憶道,那時她正在聚精會神的查看畫面的右上角,并輕輕的用棉簽蘸著特殊溶液涂在畫面上,想要將之前修復時覆蓋在原作背景上的暗色顏料清除。這些顏料估計是當時的人們為迎合那時的時代品味而故意加上的。
“突然,我看到了一處黃色的筆觸”,她說道:“這看起來很不尋常,所以我繼續更加小心翼翼的清理這一區域,然后慢慢的字母 ‘A’ 開始出現在畫面上。我當時無比的興奮,但工作室里只有我一個人,我很想和他人分享我當時的心情,于是我立刻打電話給我丈夫。”
Tate-Harte當時有預感,覺得這一字母一定屬于某一位藝術家的簽名,因此她繼續工作著,想要讓顏料覆蓋下的真相重見天日。“之后我又相繼發現了字母 ‘N’ 和字母‘V’, 緊接其后的是字母 ‘S’ ——但那時我必須停下了,因為已經到了6:30,我得回家了。”
提香的拉丁簽名
她堅信之后的清理工作一定能發現藝術家的完整簽名,因此她周一早上早早的就來到了工作室繼續之前的工作。最終,她在顯微鏡下清楚的發現了這幅畫上的完整簽名為‘TITIANVS’ ——這是提香的拉丁簽名,再他晚年的作品上經常出現。“作為一個修復工作者來說,能修復一件提香的作品這樣的機會實屬不易,更不用說還是一件帶簽名的作品。” Tate-Harte 說道:“這是一生難遇的時刻。”
當然,Tate-Harte明白只是單單一個簽名無法充分證明這幅作品出自提香之手,畢竟也有可能是別人利用簽名想用偽作來冒充提香的原作。但根據阿普斯利邸宅新展中展出的新修復的三幅威靈頓收藏的提香原作,Tate-Harte發現的簽名與這三幅作品上的完全吻合。
這三幅作品本來為西班牙的皇室收藏,但被約瑟夫·波拿馬(Joseph Bonaparte) 掠奪,在1813年的維多利亞之戰中被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獲得。隨后公爵想要將其歸還給西班牙國王,但后者拒絕接受。學者目前認為Tate-Harte發現的這幅作品很有可能是這一批被掠奪的作品中的其中一幅。是一組描繪宙斯在金雨中誘惑丹娜伊的共六幅作品中的其中一幅,是提香以神話為主題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創作的作品。
《金雨與丹娜伊》
研究這幅作品的另一步驟是將其送往劍橋大學的漢密爾頓克爾機構(Hamilton Kerr Institute)進行x光檢查。研究分析表明,在畫面表層之下有另一種早期構圖,描繪了一個半裸的女人正要抬起手摘下面紗。這表明本來藝術家已經創作好一個完全不同的主題的構圖,而后來卻又放棄了轉而完成了另一個主題的繪畫。藝術史學者認為這一點正是提香在作畫的時候經常這么做。并且Tate-Harte說道:“我發現這幅作品上的所有顏料和繪畫技巧都與提香和他工作室的一致以石膏作為畫面底層,之后在用顏料堆砌之前用棕色和白色打草稿——這很符合提香的做法。”
《提香的情人》原來是提香的真跡,大概創作于16世紀50年代。但這一發現讓人不禁疑惑:為什么在長期以來,專家學者都認為這幅作品是一幅提香追隨者的拙略仿作而沒覺得這是真跡呢? “提香的畫表面很依賴繪畫的質地,而當這幅畫長期蒙塵得不到有力保護而損壞時,很容易導致誤判”,劍橋大學退休藝術史教授Paul Joannides解釋到,他也參與了作品的鑒別工作。
“提香的真跡不會經常被發現,但偶爾會有。提香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并有長達70年的創作生涯,所以找到提香真跡的事情時有發生,尤其是那些相對小幅和單人的肖像,這是合理的。《提香的情人》我認為是一幅提香晚期的杰作,雖然損毀嚴重,但迸發出了強烈的生命力與能量。并且在其中描繪了另人震憾的多樣質地——皮毛,亞麻,肉,珠寶以及天鵝絨。”(來源:BBC Culture 作者:Alastair Sooke 編譯:孟媛)
《提香的情人》X光檢查
編輯:陳佳
關鍵詞:《提香的情人》 仿作之名 提香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