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張澍委員:互聯網醫療不該成為賺錢工具
被稱為移動互聯領域“最后一座金礦”的互聯網醫療,近幾年在我國呈現風起云涌之勢。關于這種醫療服務模式的討論和報道也一直不曾中斷。究竟,這種醫療模式該何去何從,醫生們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
張澍委員
張澍委員:
互聯網醫療不該成為賺錢工具
互聯網醫療不是金礦,少數人抱著通過互聯網醫療賺大錢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互聯網醫療應該促進醫療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應用互聯網技術幫醫生、病人做“減法”。
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網-”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風靡,醫療行業也成為“互聯網+”進軍的主要陣地。我對“互聯網+”概念的理解,是要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網-”,通過互聯網技術幫助減輕醫生和病人的麻煩程度。也就是說,互聯網醫療“減”的效果是要在保證專業性的基礎上減少病人看病的復雜程度,一些簡單的疾病可以讓病人不用到醫院就能解決,也要減輕醫生的負擔而不是增加。如果這一點做不到,互聯網醫療的開展將會面臨很大問題。
例如,放射科拍一張片子,之前要把片子拿給醫生,現在通過手機就可以看到。傳輸醫學影像資料、檢查結果以及遠程醫療、會診系統,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便捷實現。此外,醫院的流程管理系統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解決,如:醫院的患者管理系統、電子病歷,數字化醫療、病人收費系統、病人自動提醒系統等。醫生可以通過移動App實時提醒病人進行相應檢測,這可以優化我們的治療過程。
如何做好減法
要建立一個醫療行業專業性的互聯網系統,要借鑒國外醫療行業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模式,而不是現有電商模式的簡單復制。我們要在醫學院的課程中專門設置互聯網醫療專業,讓大學生在學校時就開始接觸學習互聯網醫療知識和技術,使之成為一個獨特的專業。
互聯網技術一定要逐步地在醫療行業發展,而不是通過一些公司和媒體的宣傳炒作,讓大家產生互聯網可以代替很多傳統醫療手段的誤解。任何東西都不能違背醫學的嚴謹性,給病人做出的任何判斷和治療,一定要依賴物理的各種檢查手段和與病人的溝通交流。嚴謹的醫療過程是絕不可以用互聯網替代的。
想通過互聯網醫療賺大錢行不通
目前,任何一個參與到互聯網醫療的人,如果目的是在醫療行業賺錢、多分一杯羹,把收入分配到他那兒去,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不建議想通過互聯網醫療賺錢的機構進來,醫生不會支持他們。如果要進來,除非是參與到醫療體制改革中來,一步步來做。
一方面,國家在醫療上的投入不可能馬上就上去;另一方面,老百姓都希望能在醫療上少花錢。這個時候互聯網再想來分一杯羹,醫生肯定不會參與也不會支持。因此說大舉進軍互聯網醫療,想要賺大錢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是行不通的。
(張澍系阜外醫院內科管委會主任)
編輯:趙彥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 全國政協委員 互聯網+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