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記者手記:讓鄉村醫生更有自信地工作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帥才)上百萬名鄉村醫生為百姓健康默默奉獻,撐起了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一片天。然而身份尷尬、待遇偏低等問題,使鄉村醫生們普遍缺乏職業自信心。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老村醫目前仍是農民身份,難以通過考試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也沒有納入衛生系統管理,讓他們覺得身份尷尬、地位低下。據湖南省衛計委介紹,目前,湖南近90%的鄉村醫生不具備報考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湖南一位鄉村醫生告訴記者,由于沒有身份認定,也不具備報考執業醫師資格的條件,村民一直視村醫為“土郎中”,這讓村醫看病時少了“底氣”,多了擔憂,主要擔心發生醫療糾紛,自己不僅賠不起,還可能陷入“非法行醫”的困局。
記者發現,目前,鄉村醫生普遍是農村老的“赤腳醫生”轉變而來,沒有正式編制、待遇不高,年輕人基本不愿投身此行,鄉村醫生正面臨隊伍后繼無人的局面。
很多鄉村醫生身兼數職才能勉強為生。記者在湖南邵陽、岳陽等地采訪發現,一些鄉村醫生除了治病救人,還要干農活、做散工才能養活一家人,嚴重影響醫療服務質量。
要提高鄉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穩定和發展鄉村醫生隊伍,就應解決其身份、待遇等問題。
首先,一個合法、合理的身份可以給鄉村醫生莫大的鼓舞。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探索將鄉村醫生納入衛生系統進行統一管理,由鄉鎮衛生院與鄉村醫生簽約,根據服務人口計算其工作量,將有能力的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給予相應的保險和養老待遇,保障其收入。
其次,建立完善的鄉村醫生退休、養老機制,落實鄉村醫生養老政策和退休待遇,妥善解決好老年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和生活困難問題,解決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讓鄉村醫生能安心扎根基層。
最后,偏遠地區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較低,偏遠地區衛生工作人員極不穩定。政府應根據實際需求,按照分類核定、定編不定崗的原則,為偏遠地區鄉鎮衛生院適量增加補助事業性質的人員編制。(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鄉村醫生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