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把脈中國電影:從“世界票倉”到電影強國路有多長?

2015年09月20日 20:06 | 作者:史競男 段續 吳昊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原標題:中國電影:從“世界票倉”到電影強國路有多長?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段續、吳昊

  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日前在吉林落幕。今年不到三個季度,中國電影的票房已經成就“神話”——300億大關已經突破,400億目標咫尺可望。

  從京劇電影《定軍山》開始,已經110歲的中國電影,真的要實現強勢崛起?繁榮的票房背后,能同樣催生足夠動人的中國故事?由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道路上,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市場火熱、票房井噴,110歲的中國電影“破風”

  資深電影制片人江志強62歲生日那天,一個蛋糕端到他面前,祝詞是“預祝《捉妖記》票房沖擊15億元”。

  “15億?這么高的數字,開玩笑嘛。”江志強嘀咕著。

  僅僅兩個月后,《捉妖記》的票房已經超過24億元,成為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影片。更讓中國電影人欣喜的是,年內票房排行榜上,還有《煎餅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國產影片,票房都在10億元左右。國產影片一騎絕塵,勢頭就像不久前那部青春熱血片的名字《破風》。

  單片票房達到10億元,這可是2003年全國電影票房的總和。正是那一年,中國電影開始邁出產業化改革的第一步。

  12年后的今天,除去當年沒法想象的數百億電影票房,國產片市場占有率突破60%同樣令電影人和觀眾欣喜。

  中國電影如何一點點把蛋糕做大?

  “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扶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說。無論是去年7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還是今年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政策發力,國家扶持,為中國電影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回首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這部名叫《定軍山》的片子宣告了中國電影誕生。這距離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那部標志著世界電影誕生的片子出品也就10年。

  作為電影繁榮的最新印證,曾經被冷淡多年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今年異常火暴,竟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形。“這讓我想起年輕時,萬人投票金雞百花獎的‘大眾電影’年代。”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劇作家王興東說。

  電影節上,最新上映的國產電影《夏洛特煩惱》《啟功》等上座率蓋過了引進大片,一時風頭無二。

  而在剛剛過去的暑期檔,《大圣歸來》讓中國觀眾找回了自己的動畫英雄,點燃了對本土動畫的熱情和信心;《煎餅俠》驗證了互聯網“粉絲”的強大影響力;《捉妖記》開創了國產電影“合家歡”新類型……

  “有些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熱度是靠好萊塢大片維持的。今年暑期檔的表現是最好的說明。”影評人虞昕說。

  繁榮背后的支撐是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國電影產業:活躍在電影制片領域的創作生產主體1500家左右,其中國有制片單位38家,其余均為民營企業;城市電影院線45條;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影院達到5730家,銀幕總數超過2.8萬塊,且電影放映全部實現了數字化……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大圣歸來》出品人路偉感嘆道。無論是依靠“眾籌”這根“救命稻草”起死回生,還是依靠“自來水”的口碑華麗逆襲,“大圣”能夠“歸來”,離不開互聯網的助力。

  當下,“互聯網+”正向電影業全面滲透。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互聯網不僅為電影產業提供了技術手段,并通過融資、并購和戰略合作,讓傳統電影產業格局煥然一新。

  “大圣”們真能對決“諜五”們?

  在本屆電影節論壇開幕式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康健民,卻給當下熱鬧非凡的中國電影產業潑了盆“冷水”:“我們在歡欣鼓舞的同時,更應該著眼長遠,全球電影市場競爭的大幕已經拉開,競爭是殘酷的。”

  美國長期占據世界電影市場85%以上的份額,《碟中諜》《鋼鐵俠》《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超級大片”席卷全球。去年,北美市場最具競爭力的前30部影片,70%已引進中國。“好萊塢六大公司”迪士尼、華納、二十世紀福克斯、派拉蒙、哥倫比亞和環球都在中國建立了辦事機構,觸角深入中國市場“腹地”。

  根據世貿組織協議,2017年中美雙方將啟動新一輪電影進口配額談判,進口片配額或將“進一步放開”。

  要在全方位競爭中勝出,光靠票房數字是不夠的。

  曾培育出《速度與激情》系列影片的環球影業前總裁馬克·施姆格說,“在中國以外,特別是美國的一些地方,沒有機會看到多少中國電影。”潛臺詞是,中國電影尚未能實現全球發行,“走出去”依然路途遙遠。

  出品影片數量多,出口的少;赴外參加公益交流的多,商業銷售的少;在華語電視頻道播出的多,進入商業院線的少。這是中國電影人對自己的分析。

  “質量是占領市場的最有效武器。”康健民說。而決定影片質量的關鍵之一,在于原創能力,這仍然應該說是中國電影的“短板”。

  好萊塢有《汽車總動員》,國內就出現了《汽車人總動員》;有了《人在囧途》,各種“囧”片蜂擁而上……

  除了片目或題材的模仿,影片中似曾相識的橋段、反復使用的情節、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成為觀眾“吐槽”的“標配”。

  “講好故事,為觀眾造‘夢’,是電影的本職。”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電影研究所副教授李春說,總是什么賺錢拍什么,什么火就跟著學什么,觀眾最終是不買賬的。

  專家指出,在利益驅使下,一些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沒有根本杜絕,偷漏瞞報票房等等情形,嚴重干擾了市場秩序。

  “行業自律和法律約束非常重要。”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原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說,中國電影市場有待進一步規范。

  中國電影還需“內外兼修”

  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電影,無疑是實現文藝發展繁榮的重要手段,也應該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中國電影如何提升品質?如何應對挑戰?如何走向世界?想實現由電影大國向強國的質變,這些門檻必須跨越。

  在本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雪健,回想起去年10月參加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的情景,坦誠地說:“我一直在反思,中國電影永遠不能脫離生活、脫離人民,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否則就沒有生命力。”

  “電影不能成為市場奴隸。”康健民說,“唯市場”“唯票房”論的背后,是資本對電影創作的擠壓。

  江志強也表示,好電影跟好票房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如今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是培養觀眾,培養他們懂得去欣賞、看得懂藝術電影。這也是電影人的責任。”

  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認為,中國電影到了苦練內功的時刻。“電影畢竟是藝術,需要遵循藝術規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直面好萊塢的沖擊,首先必須進行精品化發展,電影企業不能被資本綁架。

  在這種共識下,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找回了拍電影的那份初心——被譽為“勵志催淚彈”的《滾蛋吧!腫瘤君》導演韓延說,因為被熊頓的故事所打動,想要跟更多人分享這種感動;《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說,最初的動力只是想讓兒子看到一部真正的中國動畫片……

  練好內功,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同時,中國電影還要為“走出去”做足準備,如不斷提升電影科技水平,用技術支撐市場,以市場培育影片,加強與世界不同文化交流對話的能力。

  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最重要的電影票倉。“中國人口眾多,電影市場的人口紅利巨大。”資深電影發行人劉嘉表示,“中國電影未來還有巨大增長空間。”

  近日,中國電影《狼圖騰》登上了好萊塢著名的“中國戲院”IMAX銀幕,是“中國戲院”88年歷史上,第一次商業放映普通話長片,并在全美各地100多家影院同時放映。

  好萊塢的一些觀察家認為,中國電影市場未來5年將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從世界電影票倉到世界電影強國,“一步一步來,未來就充滿希望。”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趙衛防說。(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電影 金雞百花獎 電影強國 票房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AV网站在线看 |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二区日韩电影院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