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吉林省政協召開有關中醫藥產業發展咨政協商座談會
【中國商網吉林報道】9月17日,吉林省政協召開“加快推動吉林省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吉林省中醫藥產業結構”咨政協商座談會。
允許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巡視員李芳生談到,下一步,加強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科)建設。推進各類機構根據規范和標準提供服務,形成針對不同健康狀態人群的中醫健康干預方案或指南。建立中醫健康狀態評估方法,豐富中醫健康體檢服務。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導引等中醫傳統運動,開展藥膳食療。加強縣(市)中醫醫院基本建設,力爭使縣(市)中醫醫院達到二級中醫醫院建設標準。5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應設置中醫醫院。支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院、療養院和中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允許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力爭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吉林省政協委員劉麗娟在發言時表示,建議創建中醫藥文化旅游線上平臺。集互聯網、移動終端和電視于一體,內容涉及中醫藥文化、藥材屬性講解課程、中醫藥養生、傳統中藥配方、中醫藥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等。同時,開發線上旅游體驗功能,形成手機和移動終端提供旅游產品的查詢、預訂、支付,線下用戶享受服務的O2O運營模式。
加強健康產業教育培訓培養相關人才
王之虹委員建議舉全省之力打造“健康吉林”,不斷將吉林省的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拓展和深化具有吉林特色的大健康產業。同時,推動健康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因素。目前,據初步統計,每年我省醫藥健康服務業人才需求在10萬左右,各類院校培養數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人才奇缺。建議依托現有中醫藥教育資源,建立福祉大學、健康大學、社區學院,加強健康產業教育培訓,培養服務健康產業的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和技術應用型人才。拓寬健康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崗位設置,逐步健全服務領域相關職業。制定服務機構、人員、技術產品、職業技能標準。
做好人參二次開發及利用
姜麗紅委員建議做好人參的二次開發,存在著一個潛在的巨大經濟空間。以韓國的人參為例,由于資源的問題,韓國的人參有很多是從我國東北進口的。但在人參產業開發方面,他們將人參產業分為元參和制劑兩類,元參又根據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質量分為天參、地參、良參、切參、尾參等,分門別類地進行開發;并且將人參資源充分利用,吃干榨盡,開發出高麗參精、丸、粉、膠囊、茶、錠、顆粒等幾十種制劑,還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制成人參糖、飲料、化妝品等,集中的開發開成了優勢品種。因此,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品種的二次開發及利用投入,因原材料是有限的,而產品是無限的,利用品牌效應,打入國際市場,將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增長。
政策攻關使更多藥材進入食品領域
相關專家王英平說,吉林省多種知名的道地藥材都曾受到政策的制約不能進入食品領域,從而限制了產業的發展,目前人參、鹿茸已相繼獲準進入食品領域,但五味子、林蛙等品種,依然受到政策的限制不能進入食品,使產業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建議主管部門進行政策攻關,爭取把五味子、林蛙列入 “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中,允許其在食品中添加,從而在法律、制度上給產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吉林省政協主席黃燕明在講話中指出,要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作為國粹的重要性;要加大力度將現有的政策落實好,持續推動社會辦醫多元化,政府還應簡政放權,讓更多的社會力量融入到中醫藥事業;要保持我省中醫藥領先地位,努力使中醫藥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要高度重視中醫藥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發現、培養與流動;要加大力度弘揚、宣傳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政協要充分發揮重要渠道作用,分門別類梳理、歸納問題,向有關部門去反映、去呼吁,讓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黃昊 記者 倪文忠)
編輯:薛鑫
關鍵詞:吉林省政協 中醫藥產業發展 中醫坐堂醫診所 健康產業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