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馬敏:人生每一個階段,都要做最好的自己

2015年09月23日 08:51 | 作者:馬敏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馬敏

馬敏

 

  我是1955年生人,今年已整整60歲了。

 

  我這60年,說來也簡單,大致可分為前三十年“求學之時代”與后三十年“治學與治事之時代”。所謂“求學之時代”,系廣義而言,從小學、中學、上山下鄉、當工人到上大學、讀碩、讀博,學人生、學知識、學社會,皆為廣義之“學”也。

 

  我出生在四川雅安,長大在省會成都。我所有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美好記憶都與成都相關。成都歲月有兩件事對我的成長影響深遠:一是當時我的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帶著弟妹在成都遠郊一所子弟小學教書,大約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基本上就是我一人獨自在成都生活,信馬由韁的“放養”教育,極大地培養了我獨立生活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從小對自己要求甚嚴,一直擔任班級和學校學生干部,歷來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最開心的事,就是在中學時,自己的作文經常被語文老師當做范文在本年級各班宣讀,這往往逼迫自己要去看更多的書,寫出更好的作文。二是高中畢業那年,作為成都中學生中的優秀學生之一,我有幸被選中,代表當年上山下鄉的全體成都知青在人民南路廣場主席臺上發言,面對黑壓壓的集會人群,立誓扎根農村干革命。盡管以后因種種原因沒能在農村扎根,但當年要去農村扎根的思想卻是真實和堅定的,有著那個特定時代青年人的一腔熱血和獻身精神。

 

  從成都到四川冕寧大涼山插隊兩年半之后,我于1976年底被招工到武漢,成了一名建筑工人,1977年底又幸運地從建筑工地考上了華中師大歷史系,成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師范生,從此走上了正規求學、治學的道路。

 

  我的治學,嚴格說來,是在隨業師章開沅先生攻讀碩士、博士后才真正開始的。在恩師的指點下,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大致在辛亥革命史、商會史、教會大學史、博覽會史等學術領域小有成就,受到學界好評。治學而外,從1995年擔任華師首屆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開始,我又出人意外地走上了“治事”之路,從院長而副校長、校長、書記,一路走來,又一個20年過去了,至今還奮斗在高等教育戰線。

 

  回顧我60年的人生,雖然波瀾不驚,但一路走來也頗為曲折艱辛,雖有成功的喜悅,但更多的是奮斗中的堅持。古人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我的成長經歷,我很認同這句話。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兩段經歷對我影響至深。一是1974年夏至1976年底兩年半的知青生活,我稱之為“土插隊”;一是1989年夏至1992年初兩年半的出國訪學,我稱之為“洋插隊”。

 

  “土插隊”的知青生活經歷不僅是吃了許多苦,更重要的是使我接觸到了真實的中國農村社會,了解到了什么叫“一窮二白”,什么叫“艱苦奮斗”。我上山下鄉的地方是位于大涼山的漢彝雜居的冕寧縣團結公社,這里是安寧河的上游,也是當年紅軍長征途經彝區時劉伯承將軍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地方。雖然風光秀麗,春來山茶花、杜鵑花滿山滿谷,熱烈綻放,但生活條件卻異常艱苦,以玉米、土豆為主糧,青黃不接時鬧糧荒是常事。自己既有過挨餓受凍的經歷,也有過抗洪搶險時在激流沖擊下九死一生的驚險。我也曾一度在農村小學中當過代課教師,雖然辛苦清貧,但精神上卻很滿足。尤其時隔40年后,再次回到我曾經插隊和教書地方,一位我當年曾經教過的彝族學生一眼就認出了我,一聲“馬敏老師”,頓時使我熱淚盈眶,百感交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難得的經歷都已成為一筆人生的寶貴財富,無論再遭遇什么樣的磨難,都能咬牙挺過來,或許這就是所謂“知青精神”,也是那一代人中不少人成為今天中國社會棟梁的秘密所在。

 

  與上山下鄉的“土插隊”相比,出國深造的“洋插隊”雖然并不存在生活上的“苦”,但置身異域文化中,卻難免一份精神上的“苦”。記得一人初去美國時,最難挨的便是漫漫長夜中那種揮之不去的孤獨和鄉愁。不過,這畢竟是短暫的陣痛,一旦適應了國外的生活,更多則是打開眼界的新奇和收獲。不為學歷為學問的較長時間的訪學,使我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廣泛接觸美國一流大學的學者和普通美國民眾,在真切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又通過對比反觀中國文化,從而獲得更深刻的理解,不僅拓展了國際視野,也增強了自己的文化自信。正如我在許多場合所說過的,無論對學者而言,還是對大學領導者而言,一定的國外學習經歷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時代,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和世界的眼光,既要當好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要學會做一個心胸開闊的“地球人”。

 

  人的一生若要不斷有所長進,就得不斷總結,時不時算算“人生賬”。60甲子正是總結人生的一個好時機,對如何“做人”,我主要有三點體會:

 

  一是要活得認真。我曾經說過一句大家認為很有啟發的話,“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做最好的自己”。我覺得,人的一生必須活得認真,活出精彩,不枉自來世間走一回。所謂“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做最好的自己”,即不好高騖遠,一步一個腳印,扎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當知青就當一個好知青,老老實實修好地球;當工人就當一個好工人,擰緊每一顆螺絲釘;上大學就做一個勤奮的大學生,學海泛舟;教書就好好教書,把學問繡出花來;當校長就當個稱職的校長,在其位而謀其政。一步步走來,人生也就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是要活得執著。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為人也要寧折不彎,要有孟子講的大丈夫的浩然之氣。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失敗,決不沮喪,決不垂頭喪氣。看準的事,值得做的事,再苦再累,再吃虧,也得堅持做,直到有好的結果。人生要有這種韌性和定力,方能真正成功一兩樁大事。

 

  三是要活得積極主動。我的人生我做主,一定要有一種“笑對人生”的豁達的人生態度。即要以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人生,主動做好自我設計,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各種各樣的難題。一方面要執著,另一方面又不要迂腐,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與時俱進,常活常新,常學常新,始終不失赤子之心,始終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

 

  60年彈指一揮間,流年似水,韶華易逝。我們得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以只爭朝夕的態度,多做些對社會和大眾有益之事。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馬敏 成長 經歷 認真 執著 積極主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伊人久久大杳蕉夜夜揉夜夜爽 |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48 |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 五月天轻轻草骚女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