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屠呦呦獲獎的啟示
從屠呦呦研究員平時的言談舉止、言傳身教,到獲獎后的感言,都真正體現了一名科學工作者的大家風范。
連日來,因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我國醫學科學界都沉浸在喜悅之中。筆者和屠呦呦研究員共事8年,一幕幕往事浮上心頭。
2003年非典流行之際,筆者調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任院長(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上任后不久拜訪屠教授,感觸最深的是她對中醫藥事業的深厚感情,特別是對中醫藥防治突發傳染性疾病、青蒿素的深入研究直言不諱、見解深刻。在以后的交往中,她從沒談過自己生活中的困難,而對青蒿素研究、學科建設以及中醫科學院發展坦誠建言,常常一針見血。如她十分關注青蒿素耐藥性問題、青蒿素拓寬治療病種研究等。由于她總是對工作提出有見地的觀點,所以我很敬佩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也常主動征求她對我們工作的意見,時有意外收獲。
2009年,經中藥所推薦、專家評審,屠呦呦獲得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并經專家論證,在國家重大新藥創制中藥新藥研發大平臺項目中,資助她開展青蒿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研究。2011年她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時,恰好筆者赴美國哈佛大學參加中美健康峰會,深刻感受到拉斯克獎在美國醫學界的重要地位。
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獎并非偶然,凝聚著她幾十年的心血和同道們共同奮斗的結果。在筆者看來,獎項的獲得主要體現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首先中醫運用青蒿治療瘧疾的理論與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從《神農本草經》青蒿殺蟲、《肘后備急方》青蒿治寒熱諸瘧、《本草綱目》青蒿治瘧功效的記載,到《圣濟總錄》治療癉瘧的常山飲(常山、青蒿、烏梅、甘草)、《丹溪心法》截瘧青蒿丸(青蒿、冬瓜葉、官桂、馬鞭草)等方劑應用等,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是把青蒿作為治療瘧疾篩選藥效物質基礎的理論依據。其次是《肘后備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記載,闡明青蒿水漬炮制方法,為青蒿素實現低溫提取方法的突破提供方法支撐。二是充分體現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是發掘中醫藥寶庫精華、發展中醫藥的有效途徑之一,從青蒿到青蒿素,治療瘧疾的適應癥更加明確、對瘧原蟲殺傷率顯著提高,對瘧疾防治作用更加凸顯,并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推廣。三是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的巨大貢獻,挽救了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四是充分體現了科學家作用的有效發揮、團隊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和國家科技繁榮進步是產生世界水平創新性成果的關鍵。
如今,大家都分享著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自豪,筆者認為,更應該多琢磨屠呦呦研究員是怎樣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鉆研?應該從中吸取些什么?筆者認為,應該是這三種精神:愛國敬業、傳承創新、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不懈奮斗、勇于鉆研的“釘子”精神。幾十年來她緊緊圍繞著青蒿素研究,從發現青蒿素、雙氫青蒿素、青蒿素耐藥性、青蒿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鍥而不舍,矢志不渝,勇于跨越;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燭光精神。從屠呦呦研究員平時的言談舉止、言傳身教,到獲獎后的感言,都真正體現了一名科學工作者的大家風范。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屠呦呦 諾貝爾獎 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