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醫院里準媽媽扎堆迎猴寶寶 產科門診量近乎翻番
在產科門診大廳里,每天都坐滿了準備生猴寶寶的準媽媽
北京婦產醫院每天有百余名新孕婦來建檔
明年是農歷猴年,古靈精怪、活潑可愛的猴子受到很多人喜歡,因此不少準媽媽都打算在猴年生個猴寶寶。受此影響,各大醫院婦產科里都出現了孕婦扎堆的情況。
近日,《法制晚報》記者走訪北京婦產醫院發現,目前產科的門診量翻番,建檔已經預約到明年5月份以后。
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由于準媽媽太多,醫護人員經常忙到連水都喝不上,更不要提按時下班、按時就餐。
為緩解這種情況,今年婦產醫院新推出了自助預約機、叫號系統等,既節約了孕婦的等候時間,又緩解了醫護人員的壓力。
每天建檔百余個 忙到沒空喝水
“我的預產期是明年2月12號,不知道能不能趕上猴寶寶。”昨日上午,在北京婦產醫院產科的一個門診室外,一位準媽媽笑著對記者說道。記者注意到,當天產科共開了8個門診室,在每個門診室外都坐滿了等待檢查的準媽媽們。
在建檔登記處,醫護人員正給一位孕婦講解建檔過程,旁邊還有十幾位孕婦在排隊。
“聽說有人在準備懷孕前三個月就打114預約建檔了。”一位孕婦告訴記者,正常來說,孕婦應該在懷孕兩三個月的時候建檔,但很多人都會提前,“剛才聽護士說,5月份的檔現在都建滿了。”
一名建檔的醫護人員邊引導孕婦排隊邊告訴記者,現在每天的建檔數經常超百個,“正常來說,我們一個月只能建檔1500個左右,這還不包括急診,每個月的建檔數都處于飽和狀態。”
“其實現在還不算太忙,真要忙起來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這名醫護人員說著,從另一位準媽媽手中拿過材料,又進入忙碌狀態。
為緩解醫患壓力 推多項自助服務
婦產醫院副主任醫師、產一科副主任阮焱告訴記者,為節省孕婦們排隊的時間、緩解醫護人員的壓力,婦產醫院簡化了流程,并推出一系列自助服務。
比如推出了京醫通產檢套餐項目,對那些已經在婦產醫院建檔的孕婦來說,她們可以自愿建套餐卡,如此就無需多次排隊交款,既減少了排隊次數和周期,又緩解了門診和收費處的壓力。
為保證建檔孕婦復診,婦產醫院預留了部分窗口號和114平臺號,以滿足轉院孕婦的需求。為提高診斷質量,醫院建立了主診醫師負責制,一些年輕醫生可以將情況比較復雜的病人轉至主診醫師處,以減少差錯。
此外,今年婦產醫院新推出了叫號系統,出診醫師可根據診療時間主動叫號,患者也能很方便地知道哪位醫師替自己診斷。同時,門診護士的壓力也得以緩解,可以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導醫,服務孕婦。
另外,婦產醫院還推出了自助預約機、自助分診機以及APP平臺等,方便準媽媽們就醫。據阮焱介紹,以前患者需要拿著預約號到產科分診臺去排隊,待護士分完診,患者才能去交費、就診。現在有了自助分診機,可以節省大量的等候時間。
每天七點半上崗 吃飯時間不固定
阮焱在婦產醫院已經工作了20年。作為副主任,從病房管理到出門診到上手術臺,都是她的工作內容。
每天早上7點半,阮焱就得到崗。按照工作安排,到崗后醫生通常要開始檢查住院的孕產婦,包括進行普通檢查、了解夜間情況等。
8點鐘進行大查房,科室主任、主任醫師、主治醫生全部都得參加,對孕產婦的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診治方案。
隨后,主管醫生要根據大查房制定的基本診療計劃開醫囑,護士將根據醫囑執行當天的治療計劃。而其他醫生則根據各自的工作安排,回到崗位上去忙碌。
阮焱告訴記者,現在的高齡孕婦比較多,妊娠期容易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屬于高危孕婦,因此需要十分細心嚴謹。
走訪中記者注意到,盡管醫院安排了12時至13時為午休時間,但產科醫生們多數要到13時左右才能結束上午的門診。
由于時間緊,醫護人員幾乎都是抽空兒吃飯。如果上午有手術,就需要下手術后再吃飯,根本沒有固定的午餐時間。
半夜也得做手術
另一半多為同行
阮焱告訴記者,每天如果上午安排了手術,下午門診要到5點半才結束。如果上午出門診,下午則還得接著做手術,“雖然說正常下班時間是4點半,但一做手術就會晚。有時還有計劃外的急診手術,晚上也要做。”
阮焱回憶稱,前不久他們遇到一位中央性前置胎盤的孕婦,情況非常兇險,手術前醫院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兩位產科主任齊上手術臺,并配有多名助手,“手術從下午1點多開始,其間患者大量出血,我們不斷搶救,直到下午5點才做完,確保了母嬰平安。”
據阮焱介紹,相比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羊寶寶的門診量,目前猴寶寶的門診量幾乎翻了一番,“有些孕婦很早就開始建檔了。原來每個醫生一天要接70多個門診,現在要接130多個。”
提起對家庭的影響時,阮焱愧疚地表示:“干我們這一行的,另一半多數都是同行,只有這樣大家才更能相互理解”。 (記者 陳斯 周超 田寶希)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