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加拿大新總理面臨諸多外交挑戰
新華社溫哥華10月26日電綜述:加拿大新總理面臨諸多外交挑戰
新華社記者江亞平 匡聰
加拿大自由黨本月19日在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年僅43歲的黨魁特魯多將于11月4日率領新內閣走馬上任。雖然輕松贏得了選民信任,但特魯多未來的執政道路卻不輕松,特別是兌現競選中作出的有關加美關系、難民接收等外交方面的一系列承諾并非易事。
加美關系一向是加拿大外交的重中之重。在哈珀執政期間,加美兩國在眾多重大決定上基本保持步調一致。加拿大無一例外地參加了由美國主導的在阿富汗、利比亞、伊拉克等地的海外軍事行動。去年9月,加拿大政府決定向伊拉克派遣近100名軍人參加由美國主導的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反恐行動。今年3月,哈珀決定將加拿大軍隊在中東地區的任期延長一年,并參與美國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哈珀政府與美國的“親密關系”在穩固兩國關系的同時,也引起不少選民的反感。
特魯多在競選期間就表示,上臺后將撤回派往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官兵。在勝選后第二天,特魯多就電話通知美國總統奧巴馬,加拿大將撤回其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部署的戰斗機,但同時承諾留下部分軍官幫助當地部隊進行軍事訓練。
特魯多在競選期間還指責哈珀政府外交上過于強硬、好戰,并對派遣部隊直接干預沖突的做法持否定態度,認為加拿大更應發揮其在人道主義救援方面的經驗和優勢。特魯多表示,他將用一種“更禮貌的”方式處理加美關系。
解決難民接收問題是特魯多面臨的另一個當務之急。一直強調國際人道主義的加拿大選民對哈珀政府在接收敘利亞等中東國家難民問題上推諉拖延的態度和作風表示強烈不滿。有鑒于此,特魯多在競選時公開表示要在今年接納2.5萬名敘利亞難民,承諾將在2015年和2016年投入2億加元(1加元約合0.77美元)用作難民安置,并將盡快為聯合國難民署捐款1億加元。這些慷慨表態無疑為自由黨贏得了支持率。然而有專家指出,在今年剩余的2個月內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難民接收將是非常艱巨的任務,需要各級省市政府的積極配合,否則承諾終將落空。
定于11月舉行的巴黎氣候大會,將是特魯多上任后展示形象的一個機會。此前,哈珀明確表示不會參加,引起加拿大環保人士不滿。他們認為,加拿大應當并且有能力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發揮更加積極的領導作用。特魯多表示,他不但會出席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并將闡明加拿大在這方面的積極立場,愿意和其他國家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掀開對華關系新篇章是中加兩國人民對特魯多上任后的普遍期待。1970年,在特魯多的父親皮埃爾·特魯多執政期間,加拿大與中國正式建交。1973年,皮埃爾·特魯多訪問中國。加拿大是當時與中國建立友好關系的少數幾個西方國家之一。
目前,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加拿大是中國境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專家普遍認為,新政府將會更積極發展對華貿易,而特魯多如何處理同中國的關系將決定其在亞太地區未來的發展戰略。特魯多曾對中國的經濟成就和工作效率贊賞有加。人們希望他上臺后能繼承自由黨大力發展對華關系的歷史傳統,書寫中加關系的新篇章。(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加拿大新總理 諸多外交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