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開啟外來工融入城市的精神之旅

2015年11月02日 14:53 | 作者:譚敏 |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10月28日晚上,在廣州市白云區三元里松柏中街,一座出租屋的二樓傳來不同地域口音的“講故事聲音”——三元里社區大學第一屆外來工寫作班的學生們順利結業了,他們正在輪流朗誦自己參加寫作班后的作品。三個多月的學習結束了,在“初來”“留下”“發展”“扎根”等作業題目下,這些外來工不僅開始了寫作之旅,也開啟了他們融入城市的精神之旅。

  文學是體現人類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相信這些外來工親手寫下的城市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會成為他們心靈深處最難忘的記憶,變成這座城市與他們剪不斷、割不掉的聯系。因為這些文字,這座城市從此也變得與其他地方不一樣了。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個外來工告別鄉村,進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過程,可是,外來工如何融入城市,一直是一個難題。對老一代外來工來說,故鄉和田園對他們仍有著無法割斷的精神聯系,他們來到城市賺錢打工,最終還是會葉落歸根回到鄉村,融入城市并沒有那么迫切。可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外來工則完全不同,融入城市,獲得精神上的歸屬感對他們更為迫切。他們大多數沒有務農經歷,對農村和土地缺乏感情,渴望能被城市接納和認同,成為城市的一員。如果他們無法成功融入城市,鄉村又回不去了,身份認同的焦慮解決不了,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正因為這樣,近年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努力解決外來工融入城市的難題。農民工融入城市難,一是因為城市房價高、生活成本高,再加上難以享受附加在戶籍上的教育等公共服務,想留不敢留,物質層面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二是因為缺乏認同感,從進入到融入,一字之差,狀態卻截然不同。這是精神層面的需求難以達到。

  近年來,無論是戶籍制度改革的重大利好,社會保障互聯互通的推進,還是地方公共服務逐步向外來工傾斜,都體現出極大的政策善意,顯示出城市正在向外來工敞開大門。可以說,以前的重點多是放在物質層面的需求上,如今,精神層面的需求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

  目前,許多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正在積極跟進,幫助外來工盡快融入城市和社區。從培訓可見一斑,早前的培訓多是技能型的,讓外來工能有一技傍身,增強在城市里的謀生能力。而新生代的外來工大多已受過較好的教育,這些培訓正在逐步拓展,像社區大學寫作班一樣的項目越來越多地進入培訓目錄中,這樣的培訓讓他們從精神層面與所在的城市和社區建立更深的聯系,讓他們進入這座城市,愛上這座城市,讓城市成為他們的另一個精神家園。這樣的項目不妨多多益善。 (譚敏)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外來工 融入城市 文學 戶籍改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激情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久 |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