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銅川市政協“雙月”協商小記 為創文工作“把脈開藥”
“要加大全市人民參與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積極性”“要強化目標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機制來創文”“重視優秀文化傳承和法治銅川建設對創文工作的引導和保障作用”……11月4日,銅川市政協召開的關于創建省級文明城市“雙月”協商座談會,在聽取市委宣傳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進展情況和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專項調查問卷分析匯總情況后,市政協委員、印臺區政協主席賈惠民,耀州區政協主席趙乃玲,王益區政協主席賀建東等14位政協委員建真言、獻良策,助力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
銅川市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城市面貌煥然一新。2014年9月,銅川市委、市政府作出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重大決策。文明程度怎么樣、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繼9月28日至30日銅川市政協進行的專題調研后,委員們給出了“點對點”的建議。
加強基礎設施 注重城市精神
基礎設施還需不斷完善、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還需提升、創文工作力量薄弱及借調工作人員不穩定等是調研后委員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創文辦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
“解決‘四張皮’(即創文辦、創衛辦、領導、群眾)問題是關鍵”,市政協常委王栓興認為,要有交集才能形成“合力”。市政協委員唐孝標、朱廣森建議按照驗收標準逐條查漏補缺并模擬測評,按照問題導向集中處理。市政協委員齊新峰、路彥峰建議,創文工作要統籌布局,整體推進,持之以恒。
“提高市民參與創文的目的在于城市精神的培養。”賈惠民的觀點和趙乃玲、童新民的觀點不謀而合,建議要提升凝練工業文化、以藥王山孫思邈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以香山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陳爐耀州窯為代表的瓷器文化、以照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更加重視優秀文化傳統對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作用,將“活動式”的創文工作真正的“常態化”。
文明需要人人行動
“看到山里人笑,好開心啊!”源自內心的快樂,印臺區供電局職工丁斌在2012年成立了銅川愛心聯盟。960余名志愿者通過扭秧歌、摘蘋果和套袋等公益活動賺下的錢全部用于日常經費開支。本著“善行義舉”的原則,共開展捐贈活動70余次,組織、聯合志愿者赴敬老院、福利院、偏遠山區開展免費醫療服務10余次……
陳萬秀是銅川中心血站一名普通的獻血者,他11年累計獻血14800ml,相當于全身血量的3倍,可以挽救37個鮮活的生命。銅川市連續五屆十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全市3萬余人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當中,一千余名獻血者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榮譽。
市政協委員趙偉建議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保障經費,完善創新籌資渠道并設立表彰獎勵制度;引導號召黨員、企業家、干部職工等參與公益活動,提高專業化水平。銅川市“N+1”愛心助學協會會長何娟妮建議要制定保障本地公益組織的辦法;相關部門加強指導互助機制,指導完善內部管理,穩步推進改革。
“銅川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工作,對市政協委員來說,也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對今后的創建工作,張應龍要求,要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緊扣百姓,以人為本,用通俗的方式打動人、感染人,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支持率;加強創文基層基礎工作,完善基礎設施,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讓群眾享受到創文帶來的實惠;要全覆蓋,不留“死角”。重點抓好流動人口、進城務工人員、非公有制企業等薄弱環節的宣傳、指導、督查;要加強機關文明創建,黨政機關、黨團員、公務人員要起模范帶頭作用,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用優良的黨風政風帶民風促社風。
編輯:薛鑫
關鍵詞:陜西銅川市政協 “雙月”協商 創建省級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