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獨腿村醫”季正勇:12載45根拐杖詮釋最美“白衣天使”
新華社重慶12月7日電題:“獨腿村醫”季正勇:12載45根拐杖詮釋最美“白衣天使”
新華社記者趙宇飛
一條殘腿、一根拐杖、一個藥箱……12年來,重慶九龍坡區含谷鎮建新村36歲的“獨腿村醫”季正勇,拄著拐杖走遍了村里每一寸土地。沒有節假日,無論白天黑夜,還是刮風下雨,他都隨叫隨到,摔得鼻青臉腫也要堅持出診,用壞的45根拐杖見證著他的犧牲和付出。他還不斷學習進修提高醫術,救治患重病的村民,為村民們墊付的藥費數都數不清。身體有殘缺的季正勇,卻是鄉親們心中最美的“白衣天使”。
14歲那年,一次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季正勇失去了右腿。季正勇本想一死了之,但他不甘心:為何身體殘缺了,人生就要判死刑?從此,一個理想在他的心底生根發芽:當一名好醫生,守護他人的健康。
休學1年后,他重新回到學校,并開始練習拄拐杖,拐杖一碰到截肢處就鉆心地疼,腿磨破了皮,結了痂,痂破了,再結痂……時間長了,截肢處被拐杖磨出一個深深的凹槽,他終于能拄著拐杖行走了。高中畢業后,季正勇考上渝州大學中醫專業,2003年畢業后回到老家建新村當醫生。
記者近日冒著淅淅瀝瀝的冬雨跟隨季正勇出診,他不顧路面濕滑,提著藥箱、拄著拐杖快步前進,記者必須加快腳步才能勉強跟上。“剛開始,拐杖用得不夠熟練,摔跤是難免的,你看我臉上還有傷疤,但村里人需要我,摔得鼻青臉腫也必須出診。”他邊走邊說。
說話間,到了建新村4組80歲的周選云老人家中,他熟練地給老人量血壓、聽心跳。“周婆婆,你看你血壓好高嘛,我下午再給你送點降壓藥來,一定要記得按時吃。”季正勇說。周選云像叮囑兒子那樣反復念叨:“季醫生,不用專門給我送來,我自己去取就行了,你天天在外面跑,要注意安全,千萬莫摔著了。”
季正勇沒有節假日,只要群眾有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半夜出診也是家常便飯。一根不銹鋼拐杖別人要用近一年,季正勇用兩三個月就壞了。12年來,他已經用壞了45根拐杖。提起季正勇,村民涂長玉忍不住落淚:“那是大年初一,習俗是不出門、不看病,但那天半夜我發高燒,給季醫生打電話,季醫生二話沒說,背著藥箱、拄著拐杖,10分鐘不到就趕到了我家。”
不僅如此,季正勇的學習也并未止步。他一次性通過全國執業醫師考試,目前,他自費到重慶醫科大學進修本科,這讓他的醫術日益精湛。村民秦天素1年前因腦溢血而癱瘓在床,家庭貧困的他放棄了到大醫院治療的機會。季正勇得知后,不計報酬,經常上門送藥、針灸。經過半年的精心治療,秦天素終于能慢慢行走了。說起季正勇,他總是淚流滿面:“季醫生是我的大恩人。”
12年來,幫村民們付了多少藥費,季正勇自己早已記不清。不少村民說,季醫生特別體諒大家,要么就開可以報賬的藥,要么就開藥不要錢。但村民們不知道,那些“免費”的藥,藥費都是季正勇墊付的。季正勇說:“有的病人家里窮,有些藥不在合作醫療報銷范圍內,我的職業道德不允許我眼看著病人病情惡化,每月我好歹有3000多元工資,能幫多少是多少吧。”
身體有殘缺的季正勇,卻是村民們眼中最美的“白衣天使”。在建新村,提到季正勇,村民們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我只是做了醫生應該做的事,鄉親們的信任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盡全力為鄉親們服務好,是我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季正勇動情地說。(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獨腿村醫 季正勇 最美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