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摧鷗連續劇”要有“跨省連續罰”
12月9日,有外地游客在昆明海埂大壩觀看海鷗時,抓住海鷗自拍留影,導致海鷗受到驚嚇、傷害,讓人十分氣憤。 據了解,游客抓住海鷗自拍留影,期間全然不顧被抓海鷗的掙扎和其它海鷗呼救的鳴叫。網友看到此景將不文明行為拍了下來,隨后上前制止游客此舉。(12月10日 中國新聞網)
游過昆明海埂大壩的都知道,近些年來,在當地廣大市民和游客的關心愛護下,到昆明越冬的海鷗越來越多,且不再怕人,看鷗喂鷗和諧共處,成了昆明冬日的一道美麗風景。但關注媒體報道的大概更清楚,每到冬季,部分不守規矩的游客“辣手摧鷗”,強行與之“親密接觸”,幾乎也成了那里年年上演的“連續劇”。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美麗的風景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所有來到這里者的共同呵護,昆明的“鷗在人邊飛”又豈能長久留駐和保持?所以,今年年初時,國家林業局官微曾發布消息稱,數月前一名游客在昆明海埂大壩抓捕海鷗,致使紅嘴鷗翅膀折斷,因傷勢過重而死亡,當地森林公安接警后展開調查,最終在黑龍江哈爾濱市將嫌疑人扈某抓獲,作出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網友們聞之,紛紛為這樣的“跨省處罰”叫好。
不必諱言的是,當前眼下,關于旅游者的文明修養和道德素養,已然成了公眾輿論的熱議話題。特別是,隨著出境出國旅游之風的盛行,一些國人在異國他鄉觀光游覽時的不守規矩、不講文明,以致在“最不受歡迎游客”排名上遙遙領先的尷尬語境,更是讓咱“禮儀之邦”的美名掉價跌份。痛定思痛之下,如今不少旅行社終于采取必要舉措,對將要出境游、出國游的國人,事先補上一定的“文明旅游”課程。
“出國游,先上課”,這固然是為未雨綢繆,避免到時出現不必要的帶團麻煩。但實話實說,其中的另外一層潛意,恐怕也是為了防止某些人的“丟臉丟到國外去”,或說收到了國外執法部門的巨額罰單,還把“中國游客”的名聲搞得灰頭土臉。為昆明傳來的“跨省處罰”虐鳥游客叫好,相信許多人已經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文明旅游的教育和引導,最好還是不要“內外有別”,而應“同步升級”。否則,在國內若是習慣了“辣手摧鷗”,出了國門,往往也很難克制得了種種“任性”和“放縱”的陋習。
“摧鷗連續劇”要有“跨省連續罰”。可想而知,假如某天我們網上看到一些中國游客在國外虐鷗而受罰,因其“丟國人臉”的不同語境,可能很快就會招致洶洶輿情的極大關注;甚至于,用不了多久,就會被“人肉”出其具體的個人信息。事實上,即便是在國內和昆明,對于像“辣手摧鷗”這樣的低素質游客,要發現一起就嚴予處罰一起,公眾的呼聲也在日益高漲。
的確,旅游文明的良好自律,不僅僅需要嚴密監管,有時更不能缺少一種“嚴以治劣”。換言之,我們既不希望在國外胡鬧的“丟人現眼”,也不容許在國內亂來而“遭人恥笑”。冬日昆明總會出現“辣手摧鷗”的遺憾景狀,說小了是個別游客的游德缺失,言重了或也折射“依法治游”的不夠有力。因此,為了“脆弱的風景”不再成為個別人“惡搞的布景”,就有必要多作一些強力警示:哪怕穿越大半個中國也要對虐鳥游客“跨省處罰”,定讓每一只害群之“手”都付出沉重代價。(司馬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摧鷗連續劇” “跨省連續罰”旅游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