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督辦重點提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讓寧夏葡萄這張“紫色名片”持久閃亮
本報訊(記者范文杰)“賀蘭山東麓是國內外公認的釀酒葡萄最佳生態區,但由于地下水資源無序開采,導致地下水資源失衡,嚴重制約著葡萄種植這一戰略性產業的發展。”12月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劉慧現場督辦《加強水利工程配套,建設賀蘭山東麓100萬畝葡萄文化長廊》的提案,提案單位負責人道出提案初衷。
寧夏賀蘭山東麓地區與法國著名的波爾多葡萄酒產區在同一緯度線上,由于光熱充足、降水少、晝夜溫差大,成就了賀蘭山東麓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的區位優勢,也因此被國際國內公認為世界最適合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的地區之一。
“賀蘭山東麓地帶百萬畝文化長廊”是自治區政府依托地方地域條件,順應國際國內市場發展趨勢提出的地區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之一。“根據自治區政府規劃,到2020年,在賀蘭山東麓形成總規模達100萬畝的葡萄產業帶,建設1個葡萄酒文化發展中心,3個葡萄酒城,10個各具特色的葡萄主題小鎮和100個以上的酒莊(堡),實現千億元綜合產值。”提案單位——自治區工商聯負責人告訴記者。
自治區工商聯負責人說,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面積目前已達60萬畝,因水資源短缺,嚴重影響著著葡萄種植這一戰略性的發展。由于地下水資源的無序開采,導致地下水資源失衡,銀川市興慶區機井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眼,西夏區高達每平方公里7眼,造成區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使銀川市形成降落漏斗面積570平方公里,造成地下水水質惡化、濕地面積減少。
在今年自治區兩會期間,自治區工商聯和陳德啟委員分別提交提案,建議盡早完成賀蘭山東麓葡萄基地的引黃灌溉工程,供電系統及道路交通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讓水利全輻射賀蘭山東麓100萬畝葡萄產業帶,用水利建設改善賀蘭山東麓生態條件,把賀蘭東麓打造成為葡萄酒之都,同時用葡萄酒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寧夏經濟轉型升級新的增長極。
“葡萄文化長廊還處于開發建設階段,水利基礎設施將是一個動態和長期的工作。”10月27日,提案承辦單位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管委會給出答復稱,自治區水利廳成立專門的工作班子,大力推進葡萄文化長廊水利設施配套建設。2011年到2015年,水利廳爭取各類資金共計9.58億元支持葡萄長廊水利工程配套建設,共建設水利工程43處,目前已經完成30處,在建13處。同時編制了《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及文化長廊水資源論證及配置規劃報告》等規劃,統籌解決水資源,解決葡萄文化長廊的用水問題。
為推進提案落實,今年以來,賀蘭山東麓葡萄產區共下達水利投資4.49億元,交通投資12.39億元,架設改造了電力配套設施等。
目前,該產區葡萄產值達到166億元,比2011年的20億元增長了8倍,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寧夏在全國創造了諸多“第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優質葡萄品種資源集聚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自治區已經確定由規劃辦牽頭,協同自治區葡萄產業發展局、文化廳、旅游局編制“自治區葡萄產業十三五空間發展總體規劃”,充分運用好賀蘭山東麓這塊獨特資源,把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打造成國內知名的特色產業示范區。
劉慧對提案的辦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她提出堅持提質增效、協調綠色發展,將葡萄產業和文化旅游有機融合,將近期任務和長遠規劃緊密銜接,打綜合整合牌,打特色優勢牌,讓寧夏這張“紫色名片”持久閃亮。
自治區政協主席齊同生指出,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是自治區經濟轉型升級的十大任務之一,也是四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之首。要優化葡萄產業發展的“軟硬”環境,促進產業的創新和轉型升級,釀造出更具寧夏味道的世界美酒。
編輯:薛鑫
關鍵詞: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 重點提案 水利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