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霧霾頻繁 治霾數據與民眾感受“打架”

2015年12月26日 08:59 |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原標題:北京近期霧霾頻繁 治霾數據與民眾感受“打架”

昨天,中心城區個別站點PM2.5小時濃度超過600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氣質量達六級嚴重污染水平。昨天上午11點,市空氣重污染指揮部升級發布了重污染黃色預警。預計今天下午空氣質量才會自北向南有明顯改善。27日,在冷空氣的持續作用下,空氣質量可達到良至輕度污染級別。

>>發布

空氣質量達六級嚴重污染

冷空氣勢弱污染“反撲”

23日,北京解除本月以來的第二個重污染紅色預警。24日凌晨起,受冷空氣南下影響,北京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中心城區PM2.5濃度維持在50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氣質量為二級良,但此時,北京周邊東部及南部區域空氣質量仍維持重度以上污染水平,好在城區及北部有小北風頂著,周邊的污染尚不能入侵京城。

24日下午,情況發生了變化。控制北京的冷空氣減弱西退,北京逐漸轉為低壓控制,地面轉為偏東偏南風,東部和南部的高濃度污染氣團,快速向西向北回流到城區。中心城區PM2.5濃度快速躍升,至24日24時PM2.5平均濃度已超過400微克/立方米,個別站點出現超過600微克/立方米的極高污染濃度,全市空氣質量達到六級嚴重污染。

24日晚,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機場、高速公路都受到影響,北京首都機場出現部分航班延誤。

28日起擴散條件再次轉差

下周二京城再遇“霾伏”

昨天白天到夜間,北京繼續受低壓系統控制,弱南風,濕度接近飽和。市環保監測中心表示,目前的高濃度污染氣團將持續滯留,并疊加本地污染排放的積累,污染難以緩解。至昨天中午,北京市空氣質量指數達到500,空氣質量“爆表”。

昨天上午11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將重污染預警級別由藍色提升至黃色。

截至昨天16時,城六區PM2.5濃度仍維持在570微克/立方米的高濃度水平,甚至高于東南部373微克/立方米和西南部544微克/立方米。

根據預報,今日北部弱冷空氣開始影響北京,但由于前期污染物濃度較高,預計今天下午空氣質量才會自北向南有明顯改善。27日,在冷空氣的持續作用下,空氣質量可達到良至輕度污染級別。

下周,北京還將遭遇一次霧霾過程。根據預報,28日起,北京擴散條件將再次轉差,霧霾再來,空氣質量也將再度下滑,29日北京將再陷五級重污染。

>>釋疑

為何沒有啟動紅色預警?

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紅色預警的啟動條件是“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3天以上(72小時以上)”。根據最新預報,此次重污染過程自24日夜間開始,預計26日下午結束,持續2天時間,達到了應急預案黃色預警的啟動條件。昨天上午,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將預警提升至黃色預警級別。

為何此次過程污染濃度高?

對此,市環保局解釋說,近期華北地區大范圍污染形成的高濃度污染物,在弱冷空氣作用下并未得到有效清除,在24日從周邊快速回流匯聚,在北京形成極高濃度污染;與此同時,北京周邊地區出現小雪,受大氣動力影響,市中心區形成北京市少見的輻合區,阻礙污染物向周邊擴散;加之混合層高度自24日下午開始從500米降至200米左右,并伴有短時接地逆溫,形成非常不利的氣象條件,同時疊加本地的污染排放,導致污染物快速積累,在極高的污染背景濃度下進一步抬升了污染水平。

>>各地情況

交通

此次污染過程中,華北地區多地因能見度較差導致交通受到一定影響。

25日上午,石家莊機場發布通告,因能見度不足,去往杭州、成都等地的部分航班計劃已經取消。

區域

環境保護部25日通報,截至25日9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北京、東營、濟南等9個城市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廊坊、唐山、聊城等16個城市為重度污染。

經專家會商研判,預計北京市空氣質量自26日午后起逐步緩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京津冀中南部、山東大部、河南北部以中至重度污染為主;2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北部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京津冀中南部和山東大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以中度污染為主,局部地區可能出現重度污染。

◎小常識

預警級別

按照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有關規定,依據空氣質量預測結果,綜合考慮空氣污染程度和持續時間,北京市將“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4個級別,由輕到重依次為藍(持續24小時)、黃(持續48小時)、橙(持續72小時)、紅(持續超過72小時)。

>>觀點

讓數據與感受同步

針對PM2.5治理,24日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稱,今年以來,北京嚴格執行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全壓減燃煤600萬噸,3年累計壓煤1100萬噸,相當于壓減一年的燃煤量。1月至11月,PM2.5累計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6.6%,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官方發布的數據與民眾的感受發生錯位,并不奇怪。所謂的階段性成效是彼時——1月至11月,而民眾的感受是此時,是當下。其實,與其糾結或糾纏于“階段性成效”,不如關注如何破解當下霾鎖城市的困境。

一方面應正視民眾的焦灼,即治理效果不僅能拿得出手,讓人看得到,更能讓人感受得到。兩年多前,就有領導人在談到霧霾天氣時稱,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用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

另一方面也要直面治霾的繁與煩。治霾是繁雜而漫長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參照發達國家的治理軌跡,往往需要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幻想天天藍天確實不切實際。

治霾的煩惱在于不少企業陽奉陰違,不少人忽視預警,比如日前紅色預警期間仍有企業違法排污、十幾萬輛車次違規出行。有了規定而不遵守,治霾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盡管罰款并非目的,但通過罰款塑造企業和公眾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敬畏規則意識,并非壞事。同時,如果將相關罰款投入到治霾之中,也能為改善空氣質量起到一定作用。

治霾數據與民眾感受“打架”,這樣的事或許還會發生。這對相關部門是個提醒,治霾要有的放矢、大刀闊斧,更要彰顯效果。而對于每個普通公民來說,抱怨無濟于事,在吐槽的同時如果多一些擔當,而不是缺席這場行動,會更有意義。   秦川

京華時報記者 王碩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霧霾 數據 民眾感受 打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 | 色A在线免弗看五月丁香 |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222 | 尤物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