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擔保人制”非靈丹妙藥也非洪水猛獸
隨著年關臨近,廣州家政行業的鐘點工、保姆陸續回家,保姆資源變得緊俏,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而前段時間“毒保姆”事件發生后,如何保障所請來的保姆安全可靠,是雇主們在價格之外最關心的問題。對此,廣州市家協表示,除了傳統的對保姆的身份信息進行讀取、家政公司人員與其面對面交流外,還將要求會員企業采取擔保人制,以此加強行業的把關。(12月30日《信息時報》)
對于保姆行業而言,一個尷尬的現象擺在眼前:一邊是春節臨近,許多保姆回家過年,保姆資源稀缺的情況非常嚴重,工資也水漲船高;另一邊則是保姆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很多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而最近發生的“毒保姆”事件,更是加劇了人們對保姆行業的不信任感。這樣的矛盾與沖突如何破解?讓保姆既能確保數量跟得上市場需求,又能確保素質達得到公眾期待,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
解決這樣的問題,歷來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這不,廣州就率先采用擔保人制,也就是說,每一個入行的保姆,都必須有一個信得過的擔保人,這個擔保人也要承擔連帶責任,這樣的制度,跟銀行貸款的擔保人制如出一轍,背后的善意初衷不言而喻,就是希望通過擔保人的信譽,確保入行保姆的素質。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這樣的做法,是行業內部自律的一種努力,與毫無作為相比,值得肯定與點贊。
不過“擔保人制”剛一出來就遭遇如潮的批評與質疑,有人稱這樣的舉措不過是形式主義,很多人會礙于面子擔保,最終讓制度善意停留在紙面上。也有人表示,這樣的制度即便能落實到位、執行到位,也是治標不治本的……類似的批評與質疑并不少,客觀來說,這些說法也自有其道理。畢竟,擔保人制本身,便不可能十全十美,甚至可以說,這只是保證保姆“質量”的第一道關卡,背后還應有更多務實的行動。
對于保姆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如今要做的,就是對這個行業進行革新,讓其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但很顯然,這同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配套制度。而“擔保人制”,正是這一系列措施的第一步,也就是開始。當行業改變才邁出第一步,就對其進行批評與質疑,顯然過于匆忙了,是不盡合理的,也是不理性客觀的。
對于擔保人制防毒保姆而言,最起碼,其善意初衷值得肯定,哪怕其只是厘米進步,那也是一種進步。也就是說,擔保人制肯定不是靈丹妙藥,能一出來就治好“保姆素質參差不齊”與“毒保姆”的問題;但也肯定不是洪水猛獸,會對保姆行業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對保姆行業自律動作的推出,社會應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如此才能激發行業改變的熱情,最終促使這一行業突破頑疾、走向“春天里”。(龍敏飛)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擔保人制” “毒保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