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北京大興區政協委員李佰龍:不要忽略對本土化、涉農企業的扶持
本報訊(見習記者 劉彤) 201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目標任務,指明了新常態下“怎么做”。它所釋放出的新信息、新理念,也感染了正在參加北京大興區政協全會的委員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佰龍委員就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過剩產能等關鍵詞闡述了對大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思考建議。
李佰龍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新理念、新思維是降低企業成本、化解過剩產能以及推動城鎮化等問題的解決思路,具體到大興區,要考慮在“去”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找到“可代替的”,那就是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本土的、涉農企業。
“大興區面臨著新機場建設、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大好機遇,在本次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突出高端引領、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經濟角度,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全力推進高精尖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對本土化、涉農企業的扶持。我們都知道沙縣小吃的例子,福建沙縣專門成立了沙縣小吃辦,直接讓很多家庭獲益,一年能創造大約70個億的營收。現在面臨的一個尷尬之處是,很多本土的中小企業沒有相關的扶持政策,在很多環節步履維艱。”李佰龍說,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維持區域穩定,還可以很好地促進就業,緩解供需矛盾。他建議大興應加快有關政策的落實,盡快出臺一些實惠的、好操作的政策,將扶持本土中小企業納入未來政府工作的重點計劃當中。
編輯:薛鑫
關鍵詞:北京大興區政協委員 本土化、涉農企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