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期待訴訟揭開留守兒童專項資金真相
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我們并不缺少決心,也不缺少資金,而是該思考如何關注入心,使資金落地,使制度設計不至于空轉
日前,貴陽市中院受理了知名網絡爆料人周筱赟起訴畢節市政府、貴州省政府的7個行政訴訟案件,并于1月12日正式立案。周筱赟于去年申請畢節市政府公開1.77億元“畢節市留守兒童專項救助資金”相關信息,后認為畢節市政府的7項答復內容答非所問,向貴州省政府提起行政復議申請但遭駁回,周筱赟因此向貴陽市中院起訴畢節市政府及貴州省政府。(1月14日《京華時報》)
2012年11月,畢節市七星關區5個男孩在垃圾箱里燒炭取火,全都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畢節市在處理相關責任人的同時,設立了留守兒童專項救助資金。當時,畢節市政府公開承諾,每年提取市、縣(自治縣、區)行政事業公用經費的8%,設立6000萬元的留守兒童關愛專項資金。去年7月26日,畢節市財政局官網發布的《全市2013年-2015年留守兒童關愛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顯示,這3年留守兒童關愛專項資金的資金總額共計1.7724萬元。
這些錢花到哪里了?有沒有用在刀刃上?留守兒童的艱難困境有沒有緩解?這一連串問號,都需要一個準確的答案。按照當地政府的說法,專項資金安排使用的3個主要方向,包括改善學生生活條件,如學生宿舍建設、食堂建設等。問題是,這些說法僅僅一筆帶過,仍是糊涂賬,公眾的知情權打了折扣,也無法更好地行使監督權。
不管訴訟結果如何,貴陽市中院的做法都值得點贊。眾所周知,民告官有三難,第一難就是立案難,而貴陽市中院受理的這起案件,被告很有來頭,一個是畢節市政府,一個是貴州省政府,當地法院積極立案,足以說明他們很有法治精神。
民眾關心錢,關注專項資金去向,實是關心真相,更準確地說,是關心人,關心畢節的留守兒童,關心他們的命運。去年6月9日深夜,同樣在畢節市七星關區,4名兒童在家中喝農藥中毒死亡。試問,如果留守兒童的父母多盡些監護人責任,如果當地政府在留守兒童身上多花一些力氣,相關悲劇或許就可避免,不再重演。
前不久,4名自殺兒童的姨婆潘玲接受采訪時滿懷愧疚,她認為如果村里人多關心下這幾個孩子,悲劇也許不會發生。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畢節市2012年就設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專項資金,為何這幾年畢節的留守兒童仍然狀況不斷,那些錢如果花到了實處,花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花到了保護孩子的項目上,留守兒童還會頻繁出狀況嗎?
其實,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能局限于一時一地,不能只盯著畢節一個地方。權威統計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目前至少有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平均每5名兒童中有1名是留守兒童。這是多么龐大的群體,也是多么沉默的群體。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說,“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毋庸諱言,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我們并不缺少決心,也不缺少資金,而是該思考如何關注入心,使資金落地,使制度設計不至于空轉。更需要關注的是,解決留守兒童難題,不只是資金的事。于此而言,我們關注1.7億元留守兒童專項資金,不止需要真相,更應該讓更多人一起關注留守兒童的困境,推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因為,他們的明天也是我們明天的一部分。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留守兒童 專項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