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試卷植入廣告”?該反省的是朋友圈
1月19日,南京秦淮區期末考試落下帷幕,一張據稱是秦淮區小學統考語文卷在朋友圈流傳。這張試卷的閱讀題中,圍繞一段某品牌沐浴露的材料,設置了5個選擇題,總分值足有10分。家長不淡定了,稱植入廣告太囂張,連小孩子也不放過。(1月20日《現代快報》)
教育是圣潔的,不能淪為商業廣告的幫兇。前幾年,有些學校為了節省印刷通知書的費用,招商引資,開源節流,出租通知書上空余位置,把通知書變成了廣告陣地,被輿論狂轟濫炸,也引發教育界的反思?,F在,居然有人在試卷上植入某品牌沐浴露廣告,豈不是好了傷疤忘了疼,自找難堪嗎?
不過,這份試卷的真偽存疑。首先,朋友圈里發的這份小學語文試卷,沒有哪所學校、幾年級等信息。其次,記者在秦淮區一些小學調查,均沒發現有學校使用了該試卷。再者,當地的教育部門也辟謠,語文沒統考,教育局提供的樣卷里也沒這題。
綜合這些信息,我們大致可以判斷:這份試題里出現沐浴露廣告的小學語文試卷,或許是假的,我們被朋友圈給耍了。銷售沐浴露的人,用PS等軟件造假,在試卷中“植入”沐浴露廣告,受眾不辨是非,紛紛譴責教育部門掉進了錢眼里,這給當地教育管理部門帶來極為被動的消極影響。始作俑者惡意炒作,愚弄了大眾,制造了消極影響,應該受到懲戒,承擔法律責任。
微信朋友圈雖然是熟人小范圍社交,但它的傳播效應極為驚人,一則惹人眼球的消息可以在短時間內呈幾何級增量傳播。微信也成了謠言滋生地。為此,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稍有不慎,網友即會觸犯法律。此次事件告訴我們,在朋友圈可以發表輿論,可以發布賣東西的廣告,但要有底線。底線就是要實事求是,不造假,不炒作。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試卷植入廣告”小學試題里出現沐浴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