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湖南省政協委員為精準脫貧開出多劑“良方”
讓51個扶貧重點縣全部“摘帽”
本報訊(記者 劉洋) “目前全省有2個片區、51個扶貧重點縣、8000個貧困村和596萬農村貧困人口需要幫扶。”如何盡快實現湖南596萬貧困人口整體脫貧、51個扶貧縣全部“摘帽子”?在湖南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期間,委員們開出了多劑“良方”。
在24日湖南省政協全會開幕式上,龍德忠委員作大會發言時表示,要加快湘西脫貧致富步伐,精準發力,確保到2020年與全省同步小康。近兩年,湘西自治州減少貧困人口24.48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5.29%。“但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不優、貧困群體數量大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龍德忠建議,出臺落實武陵山片區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具體實施辦法,盡快研究出臺落實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具體措施辦法;對精準識別的貧困村,適當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油茶、湘西黃牛、湘西黃金茶等特色產業分別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強化對湘西脫貧攻堅的組織保障,加大結對幫扶力度。
依托“互聯網+扶貧”模式。胡國安委員提案建議通過“互聯網+扶貧”,變“要飯式扶貧”為“技術式扶貧”,實現扶貧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方式轉變。胡國安建議,可按照“公司制+合作制、專業電商+貧困農戶、網絡銷售+定制生產、優質產品+優質市場、線下體驗+網上預訂”五個思路,共同打造互聯網+扶貧生態圈。“通過引進網上交易平臺,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實行結隊幫扶打造電商平臺銷售農特產品,將農戶家的原生態農產品直接送到城里的餐桌上,積極引導農戶根據市場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他還表示,可提供“代賣”服務,把貧困鄉村的優質農產品銷售出去,以產業倒逼扶貧。
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李紅平委員發言建議,湖南應做大做強油茶產業為精準扶貧加“油”。他表示湖南油茶產業有了長足發展,為持續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農戶和消費者對油茶的價值和認知度不夠、投資周期長見效慢、缺乏高檔品牌及交易平臺等方面問題。他建議加強宣傳引導,將湖南油茶打造成“省油”、“國油”,激發油茶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財政支持、爭取信貸資助、整合資金;引導規模經營,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推動經營模式創新;打造集科研、標準、倉儲、交易、博覽、加工、旅游等于一體的國家油茶產業園。
“我是一名中醫,平時給病人開處方,今天,為山區治貧開一劑經濟方面的‘處方’。”何清湖委員建議發展大宗中藥材產業推動山區群眾脫貧和地方經濟發展。何清湖表示,目前湖南省大宗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80萬畝,占全省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的70%,覆蓋湘西、湘中、湘南等山區的28個縣。其中,杜仲、山銀花等種植過40萬畝,玉竹、厚樸等種植超過20萬畝。但是,湖南省大宗中藥材產業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對此,他建議將大宗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列入“十三五”規劃;從湖南省40多種道地中藥材中,選出9個產量大、帶動能力強的品種,定為“湘九味”并力推;建立規模化、標準化、有機化的種植基地,加強科研,發展中藥材產業旅游,舉辦湖南“藥博會”。
此外,李愛國委員提交書面發言,建議通過建立健全農村困難群體數據庫、擴大專項救助政策覆蓋面、提升農村“五保”水平等來完善農村救助體系。北冰委員則在大會發言中提出,要以鄉村旅游為抓手,重點抓好武陵山、羅霄山地區13條文化生態自駕旅游精品線路規劃建設,加快兩大區域城鄉融合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職業教育是脫貧致富的直通車,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貧,將大有可為。”張國浩委員建議對羅霄山、武陵山等重點片區建檔貧困家庭子女實施免費職業教育和信用助學貸款。
編輯:薛鑫
關鍵詞:湖南省政協 湖南省政協委員 精準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