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美首例寨卡病例通過性傳播 無治療良方

2016年02月04日 11:14 | 來源:北京晨報
分享到: 

2月1日,在巴西伯南布哥州首府累西腓附近,一名婦女抱著患有小頭癥的孩子在醫院等待檢查。新華社發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日證實,衛生當局確診首例在美國本土傳播的寨卡熱病例。患者來自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縣,與一名從寨卡流行地區返回美國的染病者發生性接觸后,感染寨卡病毒。

性接觸感染

達拉斯縣衛生與公眾服務局當天發表聲明說,與患者發生性接觸的感染者去過委內瑞拉,但患者本人一直未離開美國。鑒于醫療保密原則及個人隱私考慮,當局不會公開這名患者的具體信息。

該局局長扎卡里·湯普森說:“這種情況十分罕見,但不乏先例。我們一直沒排除這種可能性:寨卡病毒可以經由性傳播。”

寨卡病毒一般通過蚊子叮咬傳播,但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病毒也可以經過性行為傳播。一名科羅拉多州的男子2008年在非洲染上寨卡熱,回國后將病毒傳染給妻子。此外,研究人員曾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島一名男子的精液中發現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烏干達被發現,癥狀與登革熱相似,包括發熱、紅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膿性結膜炎等。寨卡并不是一個致命性病毒,大約80%的感染者并無明顯癥狀。

自2015年起,寨卡病毒在美洲快速蔓延,目前該地區25個國家和地區已報告發現該病毒。與此同時,巴西東北部地區小頭癥病例激增。2015年下半年至目前,巴西已報告近4200例小頭癥疑似病例。科學界懷疑,這些病例可能與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關系。

無治療良方

在南美和加勒比地區發現的寨卡病例中,主要傳播途徑是伊蚊叮咬。伊蚊也是大部分黃熱病和登革熱病例的罪魁禍首。美聯社報道,在美國,這類蚊子主要活躍在南方。雖然美國眼下尚無經由伊蚊叮咬傳播的寨卡病例,衛生部門還是呼吁市民做好防護措施預防蚊子叮咬,敦促孕婦考慮推遲赴寨卡病毒流行地區旅行。

世界衛生組織1日宣布,巴西密集出現的新生兒小頭癥病例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些病例可能與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關系。這是繼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質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衛組織發布的第四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表示,迄今為止中國尚未報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有可能出現少數與旅行相關的“輸入性”病例。不過,中國冬季氣候條件不適合伊蚊活動,疫情在冬季傳播的風險很低。

美國去年共報告30例“輸入性”寨卡病例。醫學界至今尚無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療手段。

核輻射“絕育”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2日表示,核輻射“絕育”技術或能幫助抗擊寨卡病毒,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將與巴西官員會晤磋商。

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定于本月16日與巴西官員會面,磋商寨卡疫情及如何具體實施昆蟲不育技術。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阿爾多·馬拉瓦西在維也納告訴媒體記者:“如果巴西放出數量龐大的絕育蚊子,蚊子數量會在幾個月后下降。(當然,)這一方法也需要其他方法輔助。”

昆蟲不育技術即通過X射線或伽馬射線照射,令雄性昆蟲失去繁殖能力。這一手段此前被廣泛用于對付果蠅等害蟲。

這類實驗室“制造”的蚊子,與雌性蚊子交配的卵將無法孵化。這樣一來,不用使用化學物質,也可降低特定地區的蚊子數量,從而抑制寨卡病毒傳播。據新華社

中國應對

●診療方案

我國公布首份“寨卡”診療方案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首個寨卡病毒診療方案。方案指出,帶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診療方案指出,寨卡病毒病的潛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現有資料顯示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僅20%出現癥狀,且癥狀較輕,主要表現多為中低度發熱、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膿性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以及頭痛,少數患者可出現腹痛、惡心、腹瀉、粘膜潰瘍、皮膚瘙癢等。癥狀持續2-7天緩解,罕見重癥與死亡病例。

小兒感染病例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眼部和聽力等改變。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胎兒死亡。

診療方案指出,寨卡病毒病通常癥狀較輕,不需要做出特別處理,以對癥治療為主,酌情服用解熱鎮痛藥。在排除登革熱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

目前尚無疫苗進行預防,最佳預防方式是防止蚊蟲叮咬。建議準備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謹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區。(記者 吳婷婷)

●口岸防控

北京啟動寨卡病毒口岸防控

為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疫情傳入北京,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運用“航空器電子申報系統”對來自重點疫情流行區航空器進行重點布控,加強來自疫情流行區人員的檢疫查驗和癥狀監測。檢驗檢疫人員提示,出境人員尤其是孕婦,謹慎考慮前往南美洲等重點疫情流行區旅行。

據悉,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目前已啟動了相關技術儲備,包括緊急采購寨卡病毒檢測試劑;緊急驗證寨卡病毒檢測方法,從免疫熒光和核酸檢測多重手段建立檢測方案,完善檢測流程;開展檢測技術培訓,加強現場采樣和實驗室檢測技術演練,強化技術能力等。目前,相關工作已基本到位,可隨時開展檢測工作。

工作人員建議,出境人員尤其是孕婦,謹慎考慮前往南美洲等重點疫情流行區旅行。 (記者 鄒樂)

●疫情預警

國內或出現“寨卡”輸入性病例

針對最近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國發生的“寨卡熱”疫情,昨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發表聲明,中國大陸尚未報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有可能出現少數與旅行相關的“輸入性”病例。

昨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博士表示,據目前所知,寨卡病毒引起的癥狀往往較輕,包括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結膜炎等。這些癥狀通常在2-7天后自愈。很多感染了寨卡病毒的人沒有任何癥狀。而有癥狀的人則可通過普通的止痛或退燒藥、休息和大量喝水得到治療。人們更為關注的是寨卡病毒和小頭癥新生兒增多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而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尚未報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有可能出現少數與旅行相關的“輸入性”病例。城鎮若有適合伊蚊繁殖生長的環境,也可能發生寨卡病疫情。在中國,則主要在廣東等南方沿海地區。同一種蚊蟲還導致該地區季節性登革熱傳播。然而,當前冬季氣候條件不適合伊蚊活動,故疫情在冬季傳播的風險較低。

另外,他也提醒居民在有伊蚊活動的地區,要減少寨卡病毒的傳播,關鍵措施是避免蚊蟲叮咬。此外,小桶、花瓶等任何容器,哪怕僅能容納一點點清水,都應該被倒空、清洗或蓋上蓋子,防止蚊蟲來此繁殖。(記者 徐晶晶)


編輯:趙彥

關鍵詞:美首例寨卡病例 性傳播 無治療良方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私人免费观看手机版 |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 香港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无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