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建江西省委:加大農村職業教育力度 助推萬眾農民創新創業

2016年02月16日 08:41 | 作者:劉立新 歐陽詠泓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南昌2月16日電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和途徑。江西是傳統農業大省,當前農業人口依然在江西省人口結構中占有較大比重。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推動農民群體創業,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速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目前農村職業教育與創業發展面臨問題,民建省委通過調研發現:農村職業教育目標定位不清,人才培養途徑和培養模式單一。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85.1萬人,其中普通專科人數39.2萬人,涉農專業學生人數僅4198人,占比約1%。根本無法滿足新農村建設對新型農業人才的實際需要。

同時,職業教育的中堅力量——各所民辦職業院校的作用沒有得到體現,大量職教資源遭到閑置、浪費。比起普通高等院校,各類高等職業院校經費存在大量缺口,辦學條件參差不齊,導致職業院校辦學平均水平不高。在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過程片面強調專業課的學習,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較窄,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不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比較滯后,缺乏足夠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近幾年,政府對農業教育雖然在資金方面增加了投放力度,但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比,遠遠不夠,對農業職業教育政策上也缺乏足夠的支持。訓難度大,農民素質普遍較低,培訓經費補貼少,一天70—120元的培訓補助費遠滿足不了農民的需求,有些農民寧可出外打工也不愿意參加培訓。缺乏專業實訓基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沒有專業、專門的實訓基地,一直都是在憑靠借用場地實訓,沒有一個完整健全的新型農民培育體系;而培育主體的培訓機構雖多但散雜,涉及部門較多,農業方面專業全面的培訓學校卻極少,缺乏統一的協調與規劃,致使部門間職能的重復與缺失,使農民培育工作盲目無序且造成資源浪費。

據調查顯示,64%的創業農民沒有特別技能,其中女性技能掌握力明顯低于男性。廣大農民創業觀念落后,缺少經營管理知識,對市場規律認識不足,防范市場風險意識弱,傳統自給自足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成為農民創業項目進一步發展的掣肘。農村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與培養型農民的標準相脫節,使得農村創業渠道受限。

為此,民建江西省委建議:重新定位農村職教目標,確立農村職教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宗旨,發揮城市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勢。通過制定配套的優惠政策,推動農村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大職業農民培育政策資助力度,進一步改善職業農民培育條件。給予培訓期間適當的務工補貼,提高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通過規模種植補貼、基礎設施投入、扶持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引導提高職業化水平。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在工商登記、項目審批、技能培訓、土地、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優惠。

改革農村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在農村職業學校辦學中,“以就業、創業為導向”,試行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進一步推動農村職業學校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增強農村職業教育的實踐性和針對性。鼓勵農村職業學校學生自主創業,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創業,對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專業的評估指導,擇優扶助。

政府同時應加大對相關院校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傾斜。出臺涉農專業專項助學金政策,降低甚至減免農村學生學費,減免部分由各級政府財政支出。吸引農村生源,提升農村職業教育水平。對涉農專業院校給予項目支持。劃撥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學校硬件建設力度,改善辦學條件,把發展農村現代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規劃。

加強創業農民培訓,按照區域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定位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把不同的培養目標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從一般的培訓農民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在傳授技術的同時,兼重經營管理知識;在鍛煉業務能力的同時,兼顧綜合素質的提高。

擴大培訓面,不局限在青年學生,進一步提升已創業人員的有關技術技能。量體裁衣,為不同文化層次的農民提供不同層次的創業培訓,在培訓力度上由短期的專項培訓轉變為長期的復合培訓。

劉立新 歐陽詠泓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建 江西省 農村職業教育 創新創業 農民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 | 久久er精品77视频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日本乱码视频中文字幕 | 六月婷婷国外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