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鄭功成:用共享發展理念指導社會保障

2016年02月23日 14:17 | 作者:鄭功成 整理/劉念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社會保障不是利己主義的制度安排,而是集體主義的制度安排,只有用群體的力量,才能真正化解個體的風險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其中,共享發展無疑應當成為指導我國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的主導思想。


沒有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維系與保證,社會不可能進入真正文明進步的發展階段。沒有共享理念的支撐,既不會有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也不會有自愿性的慈善事業。社會保障應當成為實現共享發展的強有力的制度保證。用共享發展理念指導社會保障實踐,應當貫徹以下三原則。


共建共享原則。社會保障以共享為目的,共建構成了實現共享的前提條件。沒有共建,不會有共享的物質基礎;沒有共建,共享還面臨著可靠性與合法性的質疑。共建共享原則體現的是權利與義務相對應。


互助共濟原則。社會保障最卓越的功能就是互助共濟,并以此為依托,為所有人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可以設想,如果健康者不愿分擔疾患者的風險,醫療保險制度必定崩塌,當健康者不再健康時也沒有制度保障;年少者不能分擔年老者的風險,養老保障制度必然崩塌,當年少者年老時也可能陷入困境。因此,社會保障不是利己主義的制度安排,而是集體主義的制度安排,只有用群體的力量,才能真正化解個體的風險。


公平正義原則。不要認為市場萬能,還要看到有市場失靈的現象;不要只看到市場機制的效率,還要看到市場機制競爭的殘酷性。社會保障在保障與改善民生的同時,恰恰可以彌補市場失靈,化解市場競爭的不良后果。因此,我國應當堅定不移地加快新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政府主導下充分調動各種力量壯大社會保障物質基礎,盡可能實現符合公平正義的共享發展。


還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能迷信所謂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這是市場交易法則,不是社會保障法則。社會保障的最大激勵功能,就是通過風險分攤、責任分擔的方式,在法定軌道上用群體力量來解除個體風險,并為所有人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它體現的公平正義共享,絕對不是商業保險領域奉行的不保不得、少保少得、多保多得的市場買賣行為。


(作者為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記者劉念整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鄭功成 共享發展理念 社會保障 集體主義 利己主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无毒五月 | 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а∨天堂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