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發布廳>全國政協>觀點 觀點
陳星鶯:加強電商監管 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據國家工商總局抽查,2014年的網購正品率僅為58.7%,9個電商平臺中7個有售假行為,問題率77.8%;2015年受理消費者網絡購物投訴同比增長87.3%。國家質檢總局2015年監督抽查了五大類11種電子商務產品的質量,合格率為71.3%。
我在調研中發現:不法商販多利用“虛擬”等網絡的特有屬性從事欺詐行為;電商平臺有的同時也是電商,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第一道監管責任缺位;一些購買者有排斥“偽劣”而接受“假冒”的消費心態;政府多部門出臺政策、各自監管……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4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為了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對于網絡犯罪、假冒偽劣、欺詐、侵犯隱私等電子商務發展中已經暴露的問題,必須“堅決打擊”。
對此,建議:
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提升電商執法實效。進一步推進政策的相互銜接,強化執行力度,推進電子商務立法,消除法規盲區;完善工商登記、電子合同法律制度,明確電商平臺及電商的法律責任;嚴懲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電商和企業,大幅度提高不法商販的違法成本與代價。
加強互聯網數據的安全監管,規范商業信息披露。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信息技術,建設電商監管平臺及數據庫;從根本上打破部門監管執法與區域屬地管轄的壁壘,使不法商販在這種跨區域交易的新型商務業態中無從鉆空子竊取數據進行網絡欺詐。
強化電商產品質量監管,從源頭根除假冒偽劣。完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加強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對電商及產品實施“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信用管理”的全過程監管,定期公布產品質量監管結果,盡量確保生產源頭就無假貨。
引導社會多方參與監督,形成誠信交易生態。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和評價監督體系,實現電商資質、交易、質量、信用、監管等信息和消費者維權信息的交換共享;引導消費者建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責任;鼓勵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發布對電商品牌和電商的專業信用評價;鼓勵企業推廣線上線下融合,建設集展示、物流、交易、服務于一體的電商品牌與質量體驗店或示范園區。
編輯:陳佳
關鍵詞:陳星鶯 加強電商監管 促進電子商務 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