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生二孩還需理順配套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一些家庭在“生還是不生”問題上存在顧慮。針對此,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8日表示,相關部門正在認真研究,要從依法保障女性的就業權益、增加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完善家庭的支持發展政策、加強婦幼保健的服務能力等四個方面著手解決。(3月9日《長沙晚報》)
盡管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才不久,社會上卻已出現一些現象,讓不少家庭在“生不生”的問題上打鼓。比如,一些女性因為生育二孩在職場上遭受歧視、一些醫院產科一床難求、托兒所和幼兒園資源短缺等,這些問題涉及就業、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靠單個家庭或單個部門很難解決,需要有成體系的配套政策做支撐。
由此,二孩政策該如何配套,就指向了兩點:其一,要幫助家庭解除后顧之憂,通過增加基本公共服務,減少人們對社會資源的擔憂;其二,要理順二孩配套政策的思路,從生到養,實現政策的無縫連接。在筆者看來,前者主要依靠真金白銀的投入,而后者則更多考驗改革的智慧。因為,實施二孩政策不止是計生部門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參與。如果能始終把增進家庭的幸福感放在首位,看起來錯綜復雜的局面就可能豁然開朗。
從這個角度觀察,現在的不少做法還有改進之處。比如,單位的請假制度。以前,請事假主要是滿足個人某些臨時性的、特別的需要,而接送小孩則通常不在請假的范圍之內。如果有一個彈性的家庭休假制度,允許夫妻倆分別抽出時間接送孩子,那么這樣的制度就會顯得人性化很多。再比如,此次衛計委負責人提到,鼓勵女職工較多的單位恢復托兒所,不少網友就認為,這樣的政策還不夠解渴。事實上,撫育小孩是一個家庭的事情,不僅女方有需求,男方同樣需要。因此,恢復托兒所,應該把范圍擴大到一些職工較多、以前有基礎的單位,這樣效果會更好。
以上只是撫育小孩遇到問題的冰山一角,現實會比這復雜得多。可不管怎樣,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源自家庭的需求和社會供給之間的矛盾。它一邊連著社會萬象,一邊連著一個個具體的家庭,如果沒有一根繩牽住牛鼻子,那么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就可能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窠臼。反之,如果將這些矛盾集中在家庭視角內考量,則可以統籌各類政策集中發力。
近來,我們也看到了這種變化。比如,已經提交人大審議的個稅改革方案,可能會改變以往單純按工薪征稅的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已開始了相關的嘗試,比如,深圳規定,對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給予優惠政策,適度增加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稅費用扣除額。這可能有利于增進家庭生育的欲望和提升家庭生育的撫養能力。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利國利民,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讓家庭從添丁增口中感到幸福。生兒育女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差事,可如果在此過程中,家庭能得到一定的幫助,沒有后顧之憂,至少在就業等方面不遭受明里或暗里的歧視,那就等于給撫育兒女加了一把糖,家庭的幸福感就會變得錦上添花。(庹新崗)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全面二孩 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