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劉昕委員:抗生素污染物應列入環境監測目標化合物檢測范圍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玄燕鳳)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劉昕在兩會期間指出,“抗生素的濫用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但在我國更為嚴重。”因此,他建議,抗生素污染物應列入環境監測目標化合物檢測范圍。
劉昕委員在住地查閱資料。人民政協網記者 田福良 攝
劉昕列舉了一組數據:2013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抗生素使用一年達16.2萬噸,約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同時,他還提到復旦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79.6%的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一種或多種抗生素,而且在兒童尿液中檢測到金霉素、恩諾沙星等只限于禽畜使用的抗生素。
與此同時,抗生素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觸目驚心。2014年第9期《科學通報》發表文章指出,68種抗生素在我國地表水環境中被檢出,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黃浦江等地的檢出頻率高達100%。“被抗生素污染的水環境類型可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河流、地下水源,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土壤、飲用水、糞便、微生物、動物、植物和人之間相互傳遞,可導致土壤成為巨大的耐藥基因庫,將對環境微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劉昕說。
然而,我國應對抗生素污染的舉措還遠遠不夠。劉昕表示,“抗生素抗性基因對環境生態和人類健康危害被列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最重大挑戰之一。”
因此,劉昕建議,我國應盡快制訂和完善獸藥漁藥抗生素藥物殘留限量標準及相關檢測方法,促進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可借鑒工業發達國家的成功做法,在動物飼料中部分禁用或限制使用抗生素。
此外,還應將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納入環境監測目標化合物進行處理去除,對污水處理廠及自來水廠進行深度處理技術工藝改造,建立有效去除多種抗生素的污水處理以及自來水水質凈化處理工藝技術設施和監測手段,盡快示范推廣。
劉昕最后指出,我國應將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納入環境監測目標化合物檢測范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減輕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兩會 劉昕委員 抗生素污染物 環境監測目標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