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探路十三五 探路十三五

銀行業“十三五”思變:定力應是基石

2016年03月14日 14:43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銀行之于實體經濟就如同血液之于軀干,“十三五”期間要促進經濟發展,銀行業的平穩運行于經濟和金融體系健康發展不可或缺。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8年,危機的影響仍未平息,后危機時代對于金融衍生品的“再認識”以及防控金融風險的反思仍在繼續。特別是在近年來經濟下行的“凜風”中,銀行不免遭遇“池魚之殃”。如今站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關口,國銀行業在轉型發展中亟需尋找“定力”以應對行業內外格局之“變”。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首先,中國經濟轉型對銀行業的有支持的要求。尤其是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以及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結構性轉型的背景之下,銀行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要求其重新評估金融資源的傾斜——扶持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三農”、“一帶一路”等新經濟引擎成為十三五期間的工作重點。

其次,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的市場化對銀行業有創新的要求。利率市場化、民營銀行、外資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形式的沖擊,令銀行業陷入了困局。這一切都要求中國銀行業在監管模式上、發展方式上以及開放度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疊加創新思維后銀行風險偏好的攀升,也無疑對銀行的風險防控及定價能力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

民間資本穩步進入正攪動著銀行業的一池春水。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12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介紹,2014年開始的5家民營銀行試點是成功的,運行總體平穩。截至2015年末,5家銀行資產總額達794億元,各項監管指標基本達標,并表示,又有12家民營銀行進入論證階段。

再次,金融風險的傳遞、傳導對銀行業有了更高的監管要求。目前金融機構“混業經營”越來越多,去年以來,包括非法集資在內的一系列的金融風險警示市場,銀行業資金在杠桿化的過程中難辭其咎,這也為中國銀行業監管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

“僵尸企業”的信貸顯然是負債表中的拖累,諸如此類的低效貸款結構并非真正對實體經濟的扶持。為此,尚福林在記者會上表示,銀監會將推動“僵尸企業”重組、整合或市場化退出,降低信用杠桿,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扶持責任自然義不容辭,但前提是對關注風險的深入關注。畢竟肩負著防范風險的特殊使命,所以來自行業內、外部的壓力需要被平穩對待,不能忽左忽右、朝令夕改。在充分了解企業的情況下,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扶持會更加有效率。

然而令人頗為欣喜的是,回顧十二五期間,中國銀行業既經歷了高速發展壯大,也抵御住了全球金融風暴的侵襲。中國銀監會在督促銀行業風險管控方面不可謂沒有新提升,突破性改革牢牢擎住體制改革這個核心,即便是過剩產能行業下行顯著,股市、匯市的劇烈波動,但就銀行體系整體而言經受住了考驗。

尚福林表示,我國銀行業總體運行平穩、風險可控。截至去年年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是13.45%,總體水平較高;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是1.67%,處于國際較低水平。“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是181%,也就是說每有1元錢的不良資產,就有1.81元的撥備可以作為對沖,撥備充足。”此外,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是1.1%,資本利潤率是14.98%,均優于部分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對于不良的處置也有了新進展,除了通過傳統方式加快不良核銷以外,暫停近8年的不良資產證券化近日迎來重啟的時刻,監管部門也確定了6家銀行作為首批試點機構,這為銀行業的“輕裝前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防范金融風險被監管層視為未來5年金融監管的工作重點,2016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更是提出要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的全覆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亦在記者會上表示,將著力加強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不同市場之間交叉金融風險、社會融資風險的銀行業五大風險。

監管層須從金融體系整體穩健角度,一系列機制和政策的設計需將前瞻性放在重中之重,不能頭痛醫頭,待風險兵臨城下之時才有所動作。正如尚福林曾言,“監管標準往往是適度超前的。這些監管標準不僅體現了監管者的審慎態度,也是對銀行業發展的合理預期。銀行業要充分認識監管標準的前瞻性,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誠然,中國銀行業面對未來五年,還有諸多亟待推進的改革,但是對于“風險防控”的堅守始終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基石,不能讓金融淪為資源空轉、資金空轉和錢生錢的游戲。


編輯:阮浩冉

關鍵詞:銀行業 風險 金融 監管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 右手影院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免费看 | 色综合伊人丁香五月婷婷综合缴情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天天综合网久久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