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報告廳>最高檢工作報告>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檢察監督從群眾身邊事做起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15年,檢察機關都做了哪些工作?成績怎么樣?有哪些亮點和不足?本報記者采訪了最高檢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
集中展示18項專項工作
針對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開展專項工作是檢察工作的一大特色。去年一年,檢察機關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圍繞人民群眾對平安穩定、反腐敗和司法公正的司法需求,組織或與有關部門一起開展了系列專項工作,共涉及18項。其中包括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懲治和預防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社區服刑人員脫管漏管專項檢察、民事虛假訴訟專項監督,以及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的嚴打暴恐活動、打擊證券期貨領域犯罪專項行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等,都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對檢察人員違法違紀絕不姑息
2015年可以稱為檢察機關的“規范司法年”,最高檢在全國開展的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全國檢察機關集中整治自身司法不規范問題。最高檢連續3次組織對各省區市檢察院全覆蓋的督導檢查,對148起司法不規范案件掛牌督辦,向社會公開通報了32起典型案例。
在抓典型案例、抓具體事情的同時,最高檢還著力健全長效機制,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比如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八項禁令、涉案財物管理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監督規定,以及違法行使職權行為糾正、記錄、通報及責任追究規定等等。
報告指出,明年檢察機關還將深化和鞏固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成果。對檢察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絕不姑息。
深化司改,防止案件“帶病”起訴
司法體制改革是近年來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去年最高檢修訂了檢察改革五年規劃,出臺了司法責任制等改革文件23件,與有關部門共同制定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等改革文件8件,開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等改革試點12項。可以說,2015年是檢察機關司法體制改革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
目前,全國已有670個檢察院納入了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四項改革試點,其中上海、吉林、湖北、海南、青海等5省已經全面推開。最高檢還制定出臺了《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是去年檢察機關改革的一大亮點。從去年7月以來,試點檢察機關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為重點,對325起案件啟動了訴前程序,向有關行政機關或組織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行職責。截至目前,相關行政機關已履行職責或糾正違法的224件,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6件,山東、江蘇、廣東等地檢察機關已提起公益訴訟12件。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今年,檢察機關將著力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防止案件“帶病”起訴,確保偵查、起訴的案件經得起檢驗。
運用案例和事例講好法治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一直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對于檢察機關而言,非常注意充分運用案例和事例,講好法治故事。去年最高檢的報告一共使用了21個案例,這些案例很好地說明了檢察機關的工作成績,也獲得了代表們的認可和積極評價。今年延續了這一做法,涉及的案例有29個,涵蓋了批捕起訴、查辦職務犯罪、訴訟監督等各方面,其中很多都是社會關心、關注的焦點問題。像廣西醫科大學傷醫案、“e租寶”非法集資案、最高檢抗訴的馬樂案、陳滿案等等,都曾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編輯:陳佳
關鍵詞:最高檢 檢察監督 從群眾身邊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