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全國政協委員霍學喜:創新三環節喚醒集體林活力
集體林地面積占我國林地總面積的60%,是中國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建設的重要陣地。
霍學喜
“但集體林的產出,即單位面積的蓄積量僅占全球水平的1/3。”面對這一現狀,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陜西省委會副主委霍學喜憂心忡忡,“雖然經過集體林權改革,現已完成了確權和頒證,但是集體林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格局沒有發生變化,林農投入林業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我們的集體林生產效率很低。”
為解決這些問題,霍學喜開出他的“藥方”。
“首先,要進一步鞏固上一輪改革成果,給林農吃上‘定心丸’,繼續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突破部門壁壘、行政區劃,重新區劃集體森林資源與林地,構建分工明晰、功能匹配、經營高效的集體林地利用及區劃體系,使其相對集中,規模化經營。”
“第二,要重視以營林為宗旨的林業合作組織的作用。”
據霍學喜介紹,國家第一個階段林權制度的改革重點在于集體林林權的細化和明確化,但在由“基本沒人管”狀態轉為“產權明晰”狀態時,中間缺失了一些有效的中介組織,導致林農在與市場對接中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霍學喜建議,在國家以經營促進林木生長這個環節中,應以林農合作社為中介,以林產品的經營市場化開發為關鍵和重點,設立能夠促使林農深度融入合作系統的經營組織體系。
“第三,要推進綠色就業政策的實施。”霍學喜指出,由于林區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在這種條件下,職業化程度比較高的生產管理人員和高素質勞動者非常稀缺。他建議國家出臺綠色就業政策,如對林學專業類大專院校學生實行學費減免,并支持相關畢業生赴林區工作等,激勵涉林專業人才和職業勞動者向集體林區聚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霍學喜 全國政協委員 創新 集體林地 森林資源 生態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