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一位創業青年的公益之路

2016年05月04日 08:53 | 作者:章正 |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分享到: 

在外人看來,1982年出生的王濤有些與眾不同。與他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大都忙著各自的工作,而他到處去做公益。“我做公益主要受外公的影響。”出生在青海西寧的王濤,說起話來一口濃濃的西北口音。

小時候,王濤最喜歡坐在外公腿上聽“打鬼子”的故事。趁著外公不注意,他會從抽屜里拿出外公的軍功章,戴在自己胸前,向其他小朋友炫耀。

不過,外公對他影響最深的,是公益理念,“公益不僅要有團隊,還要有信仰,這是外公教我的。”

王濤的公益之路始于大學期間。

進入大學校園,王濤嘗試做兼職,有一次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家旅行社正在招聘導游,就鼓起勇氣參加面試。

面試的前一天晚上,王濤專門找了一本介紹青海旅游的書來“苦讀”。面試時,即便是沒去過景點,他也能對答如流。

最后老板破格留用他,條件是拿業績說話。

王濤回憶,“鳥島距西寧300公里左右,那時候早上6點我就帶團坐車出發,下午1點左右才到,我能在車上一直給游客介紹風土人情。”每天晚上他還要看書儲備故事。

6個月后,他順利拿到了導游證,并成為公司業績最好的員工。2000年的暑假,他就有了近萬元的存款。

腦子活絡的他并不滿足于賺錢,得知青海湟源縣一些學校缺少桌椅板凳后,他聯系當地團委,洗了六七張學校照片,在旅途上發給游客看。北京游客楊永勝被感動,給當地捐了兩萬元。

這讓王濤找到了新的成就感,在旅游線路上開始為公益牽線搭橋。作為大學生的他,還資助了玉樹藏族自治州紅旗小學的十幾個孩子。

2005年,王濤和別人合伙開了一家火鍋餐廳,但公益之路并未就此停下。

得知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沒有離開過家鄉,他就想讓品學兼優的孩子到西寧游樂園玩,再請孩子們吃火鍋。他聯系了湟源縣的團組織,包了兩輛大巴車,自費把孩子接過來。

“孩子們從來沒有吃過火鍋,當時我們上菜都來不及。”這一次的手忙腳亂卻讓他感到公益的快樂。

汶川大地震后,王濤看著電視上的救援信息,特別希望能去現場參加救援。一年后,在當地聯系到社會救援組織,憑借著為人熱心,他很快擔任了救援隊的副隊長。

2010年玉樹地震,王濤奔赴現場救援,帶著一點吃的連夜趕往災區后,他卻傻眼了,由于沒有專業的救援技能,什么都干不了。

“知道下面埋了人,可是我們沒有專業設備,只能用手挖土方,效率太低了。”這件事給王濤不小的刺激,“救援沒有專業設備不行,赤手空拳上戰場只能添亂。”

為此,他先后投入幾十萬元為救援隊添置“家當”:凈水機、發電機、液壓破拆設備……王濤還自費買了1條搜救犬,讓專業的朋友幫忙訓練。

他組建了青海先鋒緊急救援中心,目前中心隊員已從七八個人增加到30多人。

現在,如何讓隊伍盡快專業化是王濤的頭疼事。政府組織的公益課程,即便沒有叫他們,王濤和隊員也會“厚著臉皮”主動蹭課。他還自費邀請外地公益人到西寧講課。

政府慢慢關注到這支救援隊,有搜救任務也會讓他們參與。

有一次,王濤的愛人在做手術,但他接到了救援任務,他一咬牙,開著一輛面包車,帶著隊員去了現場。

為了讓家人支持他做公益,他還想了一個辦法:“我愛人是學醫的,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帶著她一起做公益。”

2014年云南魯甸地震,他和隊員趕到現場救援,他們的工作是處理遇難者遺體。到了晚上,他在離尸體50米的地方露營。

“我內心是恐懼的。”王濤坦言。

那一晚,王濤沒有睡好,他想到老八路軍出身的外公,打仗時要面臨多大的心理壓力。他突然明白,那是信仰的力量,才讓人英勇無畏。而他選擇了這條公益之路,也是因為信仰。

玉樹地震、甘肅岷縣泥石流、甘肅定西地震、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魯甸地震、尼泊爾地震……這些抗災現場,都有青海先鋒緊急救援中心隊員的身影出現。

“創業解決吃飯問題,公益解決精神問題。”王濤的事業也沒有落下,他創立了青海沃爾特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創業孵化和風險投資工作。

王濤說:“公益滿足了我自己的需求,同時實現了公共利益。我原來是一個浮躁的人,經歷救援和面對生死之后,感覺自己可以有不一樣的活法。”

最近,王濤決定進行公益“轉型”,“要發動更多的人參加公益,公司負責托管3個創業園,有117家企業,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影響他們的公共意識,這比我一個人的力量要大得多”。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公益 王濤 救援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四色在线影院 | 天天综合网久久网亚洲 | 亚洲成高清日本亚洲成高清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1 |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 色妞在线视频网址免费观看国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