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民建范笑天:關于提振東北經濟復蘇的建議
5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時隔十三年,再次提到振興東北,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十年間,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過去十年時間里,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動力逐漸衰竭,經濟轉型出現了特殊困難,恰逢整個國家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各種不利的外在因素正在持續發酵,如果不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推進大刀闊斧的改革,東北經濟不但不能擺脫困境,還會成為全國經濟的嚴重拖累。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6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振興東北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北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
第一,推動為全面振興東北相關制度松綁和改革,為《若干意見》實施提供必要的空間。動用多方面力量,對東北經濟的問題、癥結進行客觀的研究,形成對形勢的正確判斷,盡可能減少因為誤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為此,除了既有的研究力量(如黨中央國務院研究機構、當地的研究機構)之外,還有動用社會多方研究力量、比如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和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可以采取政府訂單方式,將相關研究委托出去,確保研究者的獨立、專業和建設性。
第二,對東北振興政策落實以來的所有政策措施及其實效,進行客觀的評估,尋找成功或失敗的根本原因,首先從政策層面上確定東北經濟現狀的成因。這樣的分析同樣需要確保獨立、專業和建設性。所得出的結論將有助于對這些政策措施進行必要的清理,以提升新政策措施的科學性針對性。
第三,抓住東北經濟問題的兩大核心問題(一是國有企業轉型改革問題,一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問題),找尋突破點,尋求更大膽多樣的改革方法。建議在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時,給予東北更為寬松的政策,鼓勵多樣化的改革做法,國有企業興,則東北經濟就有希望;否則就沒有希望。同時,給予東北地區民營企業更為寬松的扶助政策,鼓勵創新。
第四,建立東北經濟發展基金,集聚足夠的金融資源,專門用于支持東北地區企業轉型改革和發展;同時,加大對東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活動的支持,將其作為振興經濟的“兩大輪子”。一來可以拓展經濟增長點,二來可以促進企業升級轉型。
第五,在若干地級市設立“實驗區”,就勞動力市場改革、區域金融改革、產業結構調整、人口流動等核心問題的解決,進行綜合性試驗,在程序上要有上一級政府授權,地方政府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廣泛借用各種資源,有些改革需要地方立法,為此,要進行統籌安排,以確保實驗取得實效。
第六,提升東北地區非公經濟人士從創業、經營、管理素質,提供全面系統的培訓,培訓對象是東北地區的非公經濟人士,幫助他們了解政策、市場和先進的企業經營經驗和手段,同時,幫助他們與關內地區的非公經濟人士建立起密切而有機的合作關系。
第七,中央“振興東北地區辦公室”要擴大職能,花更多的注意力在相關資源的協同利用上,為東北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職能要集中在研究、設計、推進全新的政策體系上,一些項目安排和其他具體事項的處理,應該由各歸口部委辦理,辦公室只起到協調作用,不能介入過多,分散注意力。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委理論委員會委員、朝陽區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會員、民建朝陽區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秦云
關鍵詞:范笑天 民建 振興東北 東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