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專科醫生集團探路分級診療新模式
在中國,同一個病人跑上三五家醫院,幾個不同科室才最終確診疾病的情況很常見。其中原因很復雜,有各學科之間的“隔行如隔山”、相同學科之間的門派芥蒂、基層首診的準確率、患者渴望得到最大公約數的診療意見、醫患之間信任問題等等。
而看病的最終落腳點是針對具體的某一種病,專科疾病需要找對專科的醫生,才能得到精準、有效的治療,這是看病的最佳狀態,也是現在專科醫生集團的立身之本。
“在國外,大家之所以習慣找家庭醫生看病,除了醫療保險和信任度,還在于不管是社區醫院還是大醫院,對疾病的初級診斷幾乎是一樣的,區別是能不能治的問題。”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施海峰說,努力保證基層首診的準確率,將解決分級診療的一大痛點。
成立一年來,哈特瑞姆已經組織35場線上線下培訓及健康教育活動,還建立了“哈特瑞姆心電圖掌上會診中心”、“京西心律失常聯盟”等多個微信交流群,燕郊、京煤、秦皇島等各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生只要遇到疑難的心電圖,就會發到群里,哈特瑞姆的核心專家會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的互動每天都在進行。
現在,中國大部分手術或診療結束后的病人,一出醫院的門,還能被醫生持續管理的少之甚少。基層醫生想要抓住患者的心,除了自身技術的提高,與專科醫生集團的持續良性互動也成為了必要條件。
“醫生集團專業的治療,讓患者成功手術或解決了疑難復雜問題,往往就會獲得病人的高度認可,但病人出院不意味著沒事了,病人回到家后的管理,比如房顫患者的抗凝管理等等是一項長期工程。”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田穎表示,這時,基層醫生的重要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如果患者是從基層轉上來的,那我們診療后會繼續把患者交到那個基層醫生手里,如果患者是通過各種途徑先找到集團的,那術后我們會盡量就近將患者推薦到一個信任的社區、基層醫生手里。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科主任劉興鵬說,在專科醫生集團和基層醫生構建的二級診療網絡里,有完善通達的綠色就醫通道,有優質的多學科專家組協作診療,得以讓患者愿意去基層看病,讓患者時刻處在管理的狀態之中,這也是專科醫生集團想要而且正在做的事。
據了解,哈特瑞姆心律專科醫生集團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中國心臟病學領域第一家亞專科醫生集團,目前簽約河北燕達醫院、北京市健宮醫院、中國傳媒大學校醫院和北京京媒集團總醫院4家醫院,舉辦了32場線上、線下講座和3場患者教育活動,累計惠及2萬余名基層醫生,同時跟蹤隨訪心律失常患者近百人。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專科醫生 分級診療